网友语录 - 第2期

世界上没有叛逆的孩子,只有不被理解的孩子。

点赞订阅虽然好 自由思考价更高

别人喜欢你,那是你给他的福利,别人不喜欢你,那是你给他的惩罚。哈哈哈记住了。

产品是丰富的,营销更是过量的。比起研究多少购物攻略,更核心的步骤是确定自己的需求和预算,越明确越坚持越好。“筛选”比“比较”更简单。

朱丽叶 名字有那么重要吗? 把玫瑰叫成别的名字,它还是有芬芳香气。

不要浪费你的无知。当你对一门知识毫无所知时,最容易问出简单而重要的问题。 一旦你习惯了某种现象或事物,认为它是理所当然时,思维就不知不觉受到了限制。 -- David Kohn

ayaduji:恨是很没意义的事,因为大家都会死。还是抓紧时间爱吧,可爱的东西那么多,时间根本不够啊

如果你无须转译就能直接理解另一种语言及构筑其上的世界观,能欣赏它们的效用与美感,那么你往往就不那么容易偏执盲从,不那么容易把非你族类全都看作妖魔鬼怪。《语言塑造人类思维》

性别代词特别容易产生隐含的联想,影响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

拥有另一种语言,就是拥有另一个灵魂。 ——查理大帝

旧时明月照无眠 人总是透过语言的lens在观察/理解世界,因此多掌握一门语言也意味着多一个不同的看世界的lens,而这是翻译软件或者AI所无法做到的,因为翻译完成的那一刻,原始语言的维度就坍塌了。人使用翻译软件/AI是problem-solving,而人学习语言是generative的。反过来,禁止使用原本的语言一向是settler colonialism的assimilation agenda上最高优先级的任务之一。

旧时明月照无眠 精力/energy并不是homogenous,而是由许多适配不同活动/task的不同种类精力组合在一起的。比如每天有一些可以全神贯注的精力,也有一些“按部就班/autopilot”的精力,有些事情只能用专注精力去处理,但有些可以fit进autopilot精力里;然而即便是专注精力也未必能全部用来做比较重要的decision-making,但消耗完了decision-making的容量可能还剩一些可以探索/学新东西的或者是做planning的。

...

精力这个看似和精神更相关的东西其实和肉体的关系也许比想像得更紧密。除了身体状态好会精力更充足之外,最近发现精力的使用和体力运动很像:每天有上限,超过上限去用会伤(接下来几天得“躺平”,否则积累下来就会burn-out),但不使用/锻炼精力“肌肉”又会让每天休息后再生出来的精力变少(某种意义上的用进废退),然而人又是有极限的,并不是锻炼就能无限“长肌肉”。

我发现纸质/电子笔记已经可以很有效分担大量的记忆saving & loading了,因为光是“记住在脑子/working memory里但暂时不(能)执行”已经是在消耗精力了(e.g. 女性们经常抱怨的看似家里男性干活了但还是需要自己去记着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活因此累得不行却仿佛什么都没干)。

我感觉任务切换的时候感觉翻笔记比纯凭脑子回忆之前停在哪里对精神的taxing要少。以及笔记并不只局限在todo list,完全可以搭更复杂的结构去支持更多externalization(我用logseq,有象友推荐过obsidian)。比如目前我把厨房里的事几乎大部分都externalize给了笔记:架子上和冰箱里的存货/购买or开封时间、某种食物能在冰箱里放的最长时限、某种食材的平均消耗速度(用来估算下次要买大概是什么时候)、不同用具的上一次深度清洁时间、爱吃的菜谱库(按菜式分但可以按食材检索,对于买最小包装食材也一次用不完的救星)、买的大包装食材的使用规划&近期的meal planning(我不太meal prep,但是有一定planning不需要每顿现场想吃什么可以直接拎刀做对我很重要)……这样做的好处一来是脑子需要记的东西和事大量减少,二来是decision-making变少+变简单了(“摊开在眼前”迅速提供了可行方案或者铲除了不可行的,比在脑子里想容易),各种精力消耗得都少了。

更多 RSS

Comments

  1. Markdown is allowed. HTML tags allowed: <strong>, <em>, <blockquote>, <code>, <pre>,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