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语录 - 第42期 - 伟大成就需要的是以年为单位的积累,而不是每周都冲刺
这里记录我的一周分享,通常在周六发布。
梨梨原上草 @svuoalnalnis 公司把保洁外包给一间公司,常来的就那么几个面孔。时间长了,你就能体会她们之间的差别。
有时候一走进厨房,你就知道今天来上班的肯定是其中的某一个。而另外一些天,不用具体看脸也知道来摸鱼的是哪几个……
其实想对其中几个说,你们可能干啥都会做得很好,不限于保洁。只要时间允许,我的活也能干。
还真是这样。一生要是每本书都一字一句的读完,确实读不了几千本。但真正值得一字一句读完的书完全没有那么多,你需要略读上万本书(甚至可以更多)才能找出为数不多值得读一次又一次的那些书。一本书翻了几页放下,没什么,很多书没有读完,没什么。没有读完的那些书,书自己也有责任。
戚小诺 我问小九怎么表达他的愤怒,他说他的脑子里会有一个白色小人,一个黑色小人,黑色小人想要去干架:冲啊!我要干架!白色小人就在一边劝架:算了算了,不要打架,也许打不赢会受伤,爸爸妈妈还会担心。然后自己就会冷静很多。——头脑特工队没白看哈😂😂
memoryza 人们天生就是高效的改进者,而只有极少数会愿意从零开始
失败不可怕,一蹶不振才可怕
反馈是变得更好的关键。正如蓝迪波什所说:"人之所以会改变,是因为获得了反馈"。"失败"的本质是一种强反馈,它告诉我们这样或者此时不行,我们需要调整。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我们的生命还在继续(留得青山在),就没有真正的失败(不怕没柴烧),有的只是不断调整的过程。一个人的成长速度,取决于他得到反馈的频率和质量。因此,我们应该勇于改变并珍视每一次的反馈,正是它们引导着我们一步步实现人生目标。
真正重要的工作都不是一口气完成的,而是反复回到同一主题,慢慢打磨。像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那年夏天,也去乡下休假、爬山。伟大成就需要的是以年为单位的积累,而不是每周都冲刺。别被高强度伪忙碌欺骗,真正的生产力,是以自然节奏、长期愿景,持续推进关键事务。
生活若总是愿意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若总是抱怨生活,就有抱怨不完的生活。总觉得前路还长,却不知不觉就进入四十几五十几。能改善生活质量的钱一定要尽早花,早花早享受。
调查期望不是让用户畅想这产品能具有什么功能,而是为了满足现有需求应该具有什么功能。
LLM 的注意力其实是个滑动窗口,不持续提醒,很容易跑偏,这一点就跟我们管理一个想法很多的员工一个道理。(哎!人的注意力也是个滑动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