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of

网友语录 - 第50期 - 把完美看成一种吸引你向前去的力量,就好

这里记录我的一周分享,通常在周六或周日发布。


碗君西木子 原来越放松越顺,越顺就越快,这就是为什么慢即是快,因为放松表面看起来是缓慢,实际上它让人的身心犹如一条河流,通顺了流动就快了,但紧张焦虑表面看起来快,实际上内在充满了冲突与不和谐,反而欲速则不达。


碗君西木子 词语真的影响人的感知和心情,把“不完美”这个词换成“阶段性成果”,是多么舒适。我现在已经可以接受一切阶段性产出了,然后一步一步,一个小阶段到一个大阶段地往前走,把完美看成一种吸引你向前去的力量,就好


少女Vitamin 突然get了一个很好的心态面对老板 就算他生气骂我 那气的也是他 我又不会死 然后就 释怀了很多


进击的关外北极熊 工作的好处之一,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就是快速社会化
中国人的成长环境实在是太缺社会化了,学校里根本不教,甚至打压,只能在社会里学。我觉得大部分社恐就是缺乏社会化的体现
这里说的“社恐”并不是指内向,我个人定义,内向是喜好问题,喜欢一个人待着、不爱和人说话是性格;然而社恐是能力问题,是因为害怕而无法做到最基础的社会交往,比如不敢问路、不想接电话、不好意思叫服务员点餐、无法主动和人搭话、因为不想面对收银员所以选择自助结账、大街上看到一切认识的人都想扭头躲起来
😐嗯,这就是之前的我自己。然而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中学大学在一个generally贫穷落后的省份长大的原因,就我这种社恐程度,我的很多舍友、同学比我更社恐,一起出去碰上个什么事自然而言要我出头,然后惊叹,我都奇怪这有什么值得惊叹的。
但我又想起我爹也有我很羡慕而且无法理解的能力,就是只要他想,可以随便和大街上一个人聊起来,也可以在对方反馈不多的情况下继续兀自侃侃而谈。可能他也觉得这没什么,但我就是一直想做到但是做不到,但我现在想他毕竟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几十年,而且那个时候又没互联网🤷
现在,因为我干的就是需要主动和人搭话和接电话的工作,见识了太多各种各样的人,于是工作和贫穷让我成长、社会化了许多,或者说没脸没皮了许多🚬
点菜、砍价、找人问路、打电话已经不在话下了,现在我可以做到,进了餐馆、服务员上了水、我看菜单觉得太贵、起身就走。
还有前天在一个粤菜馆吃饭,之前会送例汤但那次没送,我就问。答复说是夜宵和正餐size不一样,要点四个正餐菜才送例汤。我就又说,哦那我们不知道,其实我们想点的就是regular size,现在这个菜能不能加成regular size啥的。前后叫了三次人,问到最后人家说算了算了就送你汤吧😂
还有我们有五个人,服务员强烈推荐直接点一桶饭,我直接问那一碗饭多少钱,一桶饭多少钱,然后说算了我们要两碗饭就行。
但我还是没达到我希望达到的那种程度,我现在做这些,我不能细想,不能用到慢思考(其实本来这些琐事只用快思考就好了)一不小心想了我就犹豫了就多想了就错过机会了,就,继续社会化吧🚬


OkBite67 I used ai to create a gameboy emulator that is fully functional and runs on the web. (I actually didn't write a single line of code). But, the thing is that you have to be very specific with your instructions. For every single step of the process, I wrote a full markdown file telling the agent what to do and then referenced that.

AI isn't an excuse to be lazy, it just means you go from writing the code to peer reviewing and playing product manager. And I really didn't even write the acceptance criteria and markdown files. I had a product manager agent do that and then I review it.


Weilergarten 跟老年人同龄的感觉很奇怪


人生就是一条单向车道,自己的人生自己把握。在这条单行道上,做了自己想做的事,错了也不后悔。那些后悔的都是有贼心没贼胆,光敢想不敢做的。


Happiness is a direction, not a place.


大学不比中学,学业拿不拿到A并不十分重要。找到一个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并自发地向那个方向深入才是真正重要的。


知识就是力量,法国就是培根

小时候,爸爸对我说:“知识就是力量,法国就是培根”。
之后的十多年里,这句名言的后半部分一直在困扰着我: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能和前半句列在一起?知识与力量、法国与培根之间,难道冥冥之中有着什么难以言喻的联系吗?

我无法理解。可是,每当我向大人们提起“知识就是力量,法国就是培根”这句话,他们却只是赞同地点点头。

或者是当有人说了句“知识就是力量”时,我会紧跟着接上一句“法国就是培根”……可从没有人用怪异的眼光看着我、认为我说了奇怪的事,而只是若有所思地表示同意。

我还专门去问过一个老师,“知识就是力量,法国就是培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然而得到的答复却是整整10分钟关于“知识就是力量”的解释,压根没有触及一点儿“法国就是培根”的内容。

当我怯生生地用疑问的语气提醒老师,“法国就是培根?”他只是说了句“没错。”只有12岁的我没有勇气和自信再追问下去。

我绝望了。从那一刻起,我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理解这句谜一般的话语背后的奇特意义,我放弃了追寻,仅仅将它当作是可以挂在嘴边、却不去思考其意味的一个谜。

直到多年之后在书籍中偶尔见到这句话,

Knowledge is Power.

--Francis Bacon

我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那一瞬间,童年崩坏……

#laugh


米饭 中国培养的人太同质化了,你会的我也会,你想要的我也想要。价值观也类似,你看到的我也能看到,你看不到的我也看不到。把思维换到不同视角,才能跳出盲区。在一个技能交换群,发现大家会的都差不多,想换的也差不多,交换很难成功。(小红书上)看到一个善于寻找小众景点的博主,和一个不断尝试赚钱成功的文科生。


王海鹏Seal 说: ”授权,然后跟他一起做,一起在做中学。“ 如此这般,一个良性循环就开始啰!


发现也曾很认真的记录自己的生活。感谢那时候的自己,留下了一些自己活过的痕迹在这里或者那里


#看了 观鸟大年

其实是重看。莫名的特别喜欢这部片子。

这是我最喜欢的鸟,美洲金鸻。
这就是你最喜欢的鸟?他是灰色的
是的,灰褐色的
虽然很多人觉得它非常普通
但它却是最伟大的旅行者之一
是真的,它孵化在北极冻原
然后一路飞到阿根廷
再飞回去,在同一年里
它会出现在危地马拉的沙滩上,
伊利诺伊州的农场里
它身长只有九英寸
但一生中要飞行几十万英里
没有护照,没有安检,自由自在随心所欲
这只灰色的小鸟,目睹了很多奇妙的事物
所有人都低估了它

这是电影里的程序员给他爸爸看他拍到的鸟儿时说的一段话。我超级喜欢。因为,我渴望像这只鸟儿一样自由,即便默默无闻


闲置玻璃猪 剛剛突然想查查蘇美爾人的六十進制是怎麼回事(因爲我知道算角度、時間的60制是蘇美爾文明在現代的遺產),才發現是這樣數數的:伸出一隻手,用那靈活的大拇指,去數剩餘四根手指上的骨節。每根手指有三個骨節,四根合來有12個數,另外的手就去數到達多少次12,另隻手有五根手指,到達了5次的12就是60個數。然後我突然想明白,12進制是怎麼來的,(比如英語殘留的eleven、twelve),就是這樣子數數字的。然後我發現這個數骨節,不就是那些老人的掐指算嘛。(所以爲什麼十二地支、六十甲子,有認爲是西來的)然後我又發現,作爲十進制的孩子,我小時候算數都是計整根手指的……從來沒想過要把自己整根手指拆成三截……這個思路……人類的數學從數手指開始,我的童年便是人類的童年


安子 “Your quiet does not diminish your value; it deepens it.” 你的安静不削弱你的价值,反而使之更加深远。


Marskay 我只尊重那些不要求我尊重他们的人


Marskay “被牢牢盯着长大的孩子,有一种很不一样的气质,我们教师内部戏称为:没有热爱的勤奋,没有灵魂的卓越。”今天看到的小丧气。


碗君西木子 对自己好:不想回信息就不回,不想做的事不做,无关的人不理。这里面节省出来的注意力和心力,可以用来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了。


西瓦 读完了《掌控习惯》,还可以。有一些启发在于:想养成一个好习惯,内心目标不应定为“养成那个习惯”或者“要学会一样技能”,而是定为“要成为怎样的人”,比如想养成跑步的习惯,目标不是跑马而是长期保持健康。时常思考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最近连着读好几本工具类书,换个气氛开始看《罪与罚》。

网友语录 - 第49期 - 理想的社会是一个能让每个人发挥自己最大潜力的社会

这里记录我的一周分享,通常在周六或周日发布。


梦让你产生非常多的记忆,连接,还会对你洗脑,避免你进入老年痴呆状态。


Shengyi Wang 我讨厌一堆人在那里讨论什么查理科克被杀了怎么怎么的,预制菜怎么怎么的,我把这些词儿都加进了禁止列表里。不要轻易被人设置议程


费孝通说:

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

他讨论的不是低层次的,仅仅是信息的对称。是到高维次的,一种灵魂上的交流,让悲喜相通


这个宇宙真正了不起的事情是,它居然是可以被理解的。 不确定就是这个宇宙的确定


机器在我们有生之年就会占有劳动力市场。人类则会回归精神生活。精神生活要放弃执念。 人类要勇于承认自己是你分辨率物种。


伊壁鸠鲁是第一个提出罪恶问题的人。大卫·休谟在他的著作《自然宗教对话录》(1779)中把这一论证写成了几个问题的形式:“神是否想阻止‘恶’但阻止不了?如果是,那么神就是无能的;神是否能阻止‘恶’而不愿阻止?如果是,那么神就是坏的;如果神既想阻止又能阻止‘恶’,那‘恶’又是从哪来的呢?”


理想的社会是一个能让每个人发挥自己最大潜力的社会


不论你的实际年龄,如果你一直都有想做的事情,和正在做的愿意做的事情,那你就还没有老。


即便进化论已经得到公众认可,中国人骨子里仍然相信循环论。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是不是一种悲哀呢?


在中国,父母期待子女感恩,而子女期待父母的对不起。

而我的想法是:不要期待就好了!父母是父母环境的产物,子女是子女环境的产物。在这个环境里,父母和子女都是环境的一部分。在子女未成年时,他们很多地方不得已要被迫接受来自父母的一些他们不喜欢的东西。但将心比心,父母眼里的小孩也不是完美的小孩。出于随机混沌之类的原因,父母和子女有了这么几十年互动机会(或者叫什么良缘恶缘),有互动的好的,也有不好的。这都很正常。但请你们不要摆出一副很受伤的样子,不管你是父母,还是你是子女,或者你正身兼两个身份。做好你自己,做无愧于自己的自己就好


一个通病就是:把每个人都安排到一个位置上,然后规定你该怎么想或者你不该怎么想。这实在是太讨厌了!

男女平等,老幼/老少也平等啊!--窦文涛

圆桌派


泽林 乘船观看鲸鱼的时候,解说员表示,大部分鲸鱼都会在气温转凉时离开食物丰富的阿拉斯加,游到温暖的夏威夷去交配。等冬天过了再回来。

但是也有一些鲸鱼(大部分是雌性),如果她们不想交配,就会一直呆在阿拉斯加。毕竟不交配的话还游那么老远还饿那么久的肚子完全没必要。


小青《无条件养育》里面看到一段:

一位教师在面对一个特别淘气的学生时,选择在他旁边坐下来对他说:​“你知道吗?我真的、真的特别喜欢你。你可以一直做这样的事,这不会改变我的想法。我觉得你好像是在设法让我不喜欢你,但这没用。我永远不会不喜欢你。​”这位教师补充道:​“从那之后很快,我不是说立即,他调皮捣蛋的行为就开始减少了。​”


朱迪斯·巴特勒则以手支颐,用假设条件句对她的学生说:“如果你认为我说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你就是个非常糟糕的学生(If you accepted everything I said as true, you would be a very bad student)。” //《名校名教授》


True validation comes from within. The opinions from others are simply reflections of their own inner world, not of your inherent value. Slowly, you quit the need to be liked, to be understood, to be accepted by everyone. You find peace in knowing that your worth isn't determined by external factors, but by your own sens of self-worth. And this realization frees you from the endless cycle of seeking approval.


遥 布洛芬真好用,发烧喝了一点立刻就退了···真的是立刻,上一秒还头晕,浑身酸痛,刚喝下去的瞬间就好得差不多了···印象中这么即时的恢复效果只有在游戏才能看到。


有感于最近网上的热门事件,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你还在战斗/讨说法/絮絮叨叨状态,你就还没有走出那段关系。


非必要的东西往好听里说是点缀,说难听点是干扰。不要犹豫,拿掉它们!


dimlau 这个时代改变了什么呢?当然,它让彼此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好在选择和谁紧密连结的权利还在,做好自己的取舍,每次通知响起就都是妳期待的声音。


dimlau 早上收拾东西,找到一个包装袋,上面写着「人生苦短,但我甜」,突然觉得有些思绪飘过。年轻时,我听到看到「人生苦短」这句话的时候,后边跟着的经常是「不负韶华」。这很好理解,苦于人生太短嘛,那就要好好珍惜时间咯。不光苦于短,而且还有一层感悟是人生又苦又短,又该怎么办呢?就更要看开点,别被苦的部分揪住: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人生苦短,须尽欢。我实在不是要拿这小小的包装袋小题大做,不过,透过「人生苦短,但我甜」这句话能看到的,似乎是,人生的意义不再被思考,短暂与永恒也无暇慨叹,只剩下苦,而且苦还只能受着,于是,就这一口甜就够了。或许在当下,这是一种被需要的态度。但是作为从「须尽欢」的年代走过来的人,只这一口甜,我是不会满足的

一次静默的“假死”:当后台任务在我们眼皮底下悄然停止

在软件工程中,我们最害怕的不是那些会产生堆栈跟踪、让系统崩溃的“喧闹” Bug,而是那些“沉默”的刺客。它们悄无声息地让你的系统功能失灵,却不留下一丝痕迹——没有错误日志,没有CPU飙升,甚至健康检查也一路绿灯。

最近,我们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完美罪犯”。

案发现场

我们有一个基于 .NET Core 的后台服务,它作为 IHostedService 运行,负责从 AWS SQS 队列中持续拉取消息并进行处理。在一次常规的依赖库升级后,这个服务表现出了诡异的行为:

服务启动后,它能成功处理第一批消息。然后,就“死”了。

它不再从队列中拉取任何新消息,但容器依然在运行,健康检查接口返回 200 OK。最令人困惑的是,日志面板一片寂静,没有任何异常或警告。服务就像一个进入了深度睡眠的活死人。

迷雾重重的调查

面对这种“静默假死”,我们团队立刻召集了“案情分析会”,并列出了一系列合理的“嫌疑人”:

  1. API 限流 (Throttling):我们刚刚重构了 QueueService,移除了队列 URL 的缓存。是不是因为每次轮询都去调用 GetQueueUrl,导致被 AWS API 限流了?
  2. 网络阻塞/死锁:新的 AWS SDK 行为可能有所不同。是不是因为长轮询在网络抖动时被永久挂起,而我们又没有传递 CancellationToken 导致无法取消?
  3. 高频失败循环 (Tight Error Loop):是不是某个地方持续抛出异常,catch 块虽然捕获了它,但没有设计退避策略,导致后台线程在高速空转,把日志系统拖垮了?

这些都是非常合理的推断,每一个都可能导致我们看到的现象。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去审查代码、分析理论,甚至准备好了复杂的修复方案,比如重新实现带 SemaphoreSlim 的并发缓存、添加指数退避逻辑等。

然而,我们所有的推断都错了。

真相大白:一个null引发的血案

真正的罪魁祸首,隐藏在一个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其貌不扬,甚至有些可笑。它不是复杂的云服务交互问题,而是一个基础的 C# 空引用异常。

在我们的 QueueProcessorService 中,有这样一段逻辑:

// _StartQueueProcessingAsync() in QueueProcessorService
List<Message> messageList = new List<Message>();
try
{
    // 调用重构后的 QueueService
    messageList = await _queueService.ReceiveMessageAsync(request);
}
catch (Exception e)
{
    _logger.Error(e, e.Message);
}
finally
{
    // 如果 messageList 里有消息,就去处理
    if (messageList.Any()) // <-- 致命的一行
    {
        var processingTasks = messageList.Select(ProcessMessageAsync).ToArray();
        await Task.WhenAll(processingTasks);
    }
    else
    {
        await Task.Delay(500);
    }
}

问题出在哪里?

在我们升级 AWSSDK.SQS 库之后,_amazonSqs.ReceiveMessageAsync() 的行为发生了一个微小但致命的破坏性变更:当队列为空时,返回的 ReceiveMessageResponse 对象中的 Messages 属性不再是一个空列表 [],而是 null

我们的 QueueService 在修复前,直接将这个 null 返回给了调用者。于是,在 QueueProcessorService 中,messageList 变量在队列为空时被赋值为 null

接下来,程序进入 finally 块,执行 messageList.Any()。在一个 null 对象上调用任何实例方法,结果只有一个:NullReferenceException

帮凶:被“遗忘”的后台任务

一个 NullReferenceException 足以致命,但为什么它能做到悄无声息?这就引出了本案的“帮凶”——我们启动后台任务的方式。

IHostedServiceStartAsync 方法中,我们这样启动了主循环:

public Task StartAsync(CancellationToken cancellationToken)
{
    _logger.Info("Service is running...");
    // “即发即忘”式启动
    _queueProcessingTask = _StartQueueProcessingAsync();
    return Task.CompletedTask;
}

这种“即发即忘”(Fire-and-Forget)的模式有一个巨大的隐患:如果 _queueProcessingTask 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因为一个未处理的异常而失败(Faulted),这个异常不会被传播,它会被静默地“吞噬”掉

我们的 NullReferenceException 正好发生在一个没有任何 try-catch 保护的 finally 块中,它成为了一个未处理异常,直接杀死了 _StartQueueProcessingAsync 任务。而我们程序的其他部分对此一无所知,继续假装一切正常。

我们学到的教训

这次艰难的排错过程给我们留下了几个深刻的教训:

  1. 警惕第三方库的“微小”变更:永远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依赖库的次要版本升级是完全无害的。null[] 的区别,足以让一个健壮的系统瞬间瘫痪。仔细阅读更新日志(Changelog)至关重要。

  2. 奉行防御性编程:永远不要完全信任方法的返回值。对于任何可能返回集合的方法,都应该做好它返回 null 的准备。一个简单的 ?? [] 就能拯救世界。

    // 修复方案
    var response = await _amazonSqs.ReceiveMessageAsync(request, cancellationToken);
    return response.Messages ?? []; // 永远返回一个有效的列表
    
  3. 永远不要“遗忘”你的后台任务:对于“即发即忘”的后台任务,必须建立一个“观察哨”。最简单的方式是在启动它的地方包裹一个 try-catch,确保任何致命异常都能被记录下来。

    // 更健壮的启动方式
    public Task StartAsync(CancellationToken cancellationToken)
    {
        _cancellationTokenSource = CancellationTokenSource.CreateLinkedTokenSource(cancellationToken);
        _queueProcessingTask = Task.Run(async () =>
        {
            try
            {
                await _StartQueueProcessingAsync(_cancellationTokenSource.Token);
            }
            catch (Exception ex)
            {
                // 记录致命错误,这会让问题立刻暴露
                _logger.Fatal(ex, "The queue processing task has crashed unexpectedly.");
            }
        }, _cancellationTokenSource.Token);
    
        return Task.CompletedTask;
    }
    

这次经历提醒我们,最危险的 Bug 往往不是那些复杂的算法或架构问题,而是由一连串微小的疏忽和意外共同造成的。保持敬畏,编写健壮、可预测的代码,才是我们对抗这些“沉默刺客”的最好武器。

网友语录 - 第48期 - 人不需要完美的开始,只需要开始,过程里可以逐步根据现实反馈去修正和调整

这里记录我的一周分享,通常在周六或周日发布。


幸福的本质是自我承认,你认为你自己很幸福就可以了。成功的本质是社会承认,你超过越多人,你就越成功

又成功又幸福的人为什么很少,因为两者心理上是相悖的。要成功必须要有欲望,获得社会承认,幸福是是一种完成状态,自己认为已经幸福了,就是幸福了

尼泊尔被评为世界上幸福感最强的国家,但是没有人会认为尼泊尔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国家。实际上,尼泊尔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人均寿命低、医疗条件差,尼泊尔的人类发展指数全球所有国家排名142,是倒数。衡量的是当地人对自己的生活状态的满意程度。也就是自我承认。佛教国家的人普遍具有更高的幸福感——倒不是因他们发展经济的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他们欲望节制的好。世界和个人一样,都是此消彼长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成功比幸福难很多很多。这是两条不同的人生路径有时候,有先有后,有时候,可有可无,有时候,顾头不顾腚,有时候,快快又慢慢,其实,都是一生


火枣 很多大人对人生的一种误解:什么年纪就要干这个年纪该干的事。人不是应该找到爱干的就一直干吗?


IdeoCon 大脑本身其实是不具备推理能力的,只有简单的直觉思维。是人类发明了符号文字之后再加上知识库的积累和学习才逐渐有了推理能力。知识库就是一条条符号逻辑规则,每一条规则的建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和归纳或者演绎,既可以用来推理也是验证器。推理的本质其实就是通过多轮的直觉思维和逻辑判断建立一条从问题通往答案的逻辑链条。可以想象人猿泰山是不会有推理能力的,因为他一不掌握语言符号,二没有学习到知识库。喂给LLM的数据其实包含了两部分一符号文字系统,二知识库。有了这些再加上一定的调教,LLM就学会了推理。目前LLM还不会做真正的逻辑判断,用最大似然估计代替了逻辑判断,所以产生幻觉在所难免。

(好像有道理,又好像没道理。我觉得脑子就是LLM,程度不同而已


有一天,驴子和老虎发生了争论。
驴子说:"草是蓝色的。"
老虎回答:"不对,草是绿色的。"
他们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争论越来越激烈。
最后,两人决定将这个问题提交给狮子法官。
他们来到狮子面前,驴子大叫大嚷:"法官大人,草难道不是蓝色的吗?"
狮子回答:"如果你真的这么认为,草就是蓝色的。"
驴子不依不饶:"老虎不同意这一点,还出言不逊,请惩罚他。"
狮子随后宣布:"老虎将受到三天面壁思过的惩罚。"
驴子非常高兴,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草是蓝的,草是蓝的......"
老虎十分气愤:"法官大人,草难道不是绿色的吗?"
狮子回答:"草确实是绿色的。"
老虎困惑不解:"那你为什么要惩罚我呢?"
狮子回答:"惩罚你与草是蓝的还是绿的这个问题无关,而是因为像你这样的高级生物,竟然浪费时间和驴子争论这样简单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你还用这个问题来烦我,只是为了验证你已经知道是真的事情。"

任何时候都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验证你已经知道是真的的事情


碗君西木子 情绪稳定不是没有情绪,而是大脑的情绪处理器从i5升级到i9,情绪来了很快就处理完毕归档了。不因情绪来了产生羞耻感,一切情绪的产生都是应该的正常的。不沉溺情绪从而(避免)走向自我攻击和系统宕机


在森林里看花晒太阳的小熊 人不需要完美的开始,只需要开始,过程里可以逐步根据现实反馈去修正和调整,这个世界的容错率比我们想象得高很多。 ​​​


代码家 终于破案了,这两天 MacBook pro 一直滋啦滋啦的响,我寻思着是不是风扇或者扬声器坏了,赶紧约了 Apple store 去维修,去了以后工程师说没检测到啥,可能是风扇里有颗粒物,给我清理了一下电脑。开机到登录页测试了一下,发现声音没有了。可是回来一打开,过一会儿又滋啦滋啦响... 直到,我不小心把 Opera 浏览器关了以后,声音忽然消失了,随后打开又发现,调节声音(音量)可以调节滋啦滋啦响的大小。最后在 Opera 的设置里,发现了一个叫“主题音效” 的选项,我真的崩溃了,声音的来源是从这个浏览器主题里来的,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浏览器主题还要配一段音效配的这个音效真的是营造了很逼真的电脑坏了的感觉。产品经理到底在想什么,实在没功能做,原地解散也不是不可以。😤

banboo 产品经理:我只是想着给自己加一个摸鱼功能,上班时间正当地修修电脑,搞不好还能换个新电脑,没想到一不小心给发布了🤣

Immich Image Compression Proxy: Save Storage Space Transparently

Immich always stores original photos/videos, which quickly fills up your disk. This guide shows how to automatically compress images during upload without modifying Immich itself.

This solution is based on the excellent work by JamesCullum. Without his innovative proxy approach, this wouldn't be possible.

How It Works

A proxy container sits between uploads and Immich server:

  • Intercepts image uploads
  • Resizes images to specified dimensions
  • Forwards compressed images to Immich
  • Completely transparent to clients

Setup

1. Add Proxy to Docker Compose

Add this service to your docker-compose.yml:

services:
  upload-proxy:
    container_name: upload_proxy
    image: shukebeta/multipart-upload-proxy-with-compression:latest
    environment:
      - IMG_MAX_NARROW_SIDE=1600  # Smart resize: constrains the smaller dimension (recommended)
      - JPEG_QUALITY=85           # JPEG compression quality (1-100, balances size and quality, 85 is good enough for me)
      - FORWARD_DESTINATION=http://immich-server:2283/api/assets
      - FILE_UPLOAD_FIELD=assetData
      - LISTEN_PATH=/api/assets
    ports:
      - "6743:6743"
    restart: always
    depends_on:
      - immich-server

2. Update Nginx Configuration

Critical: Simple routing doesn't work because the proxy only handles uploads, not image retrieval. Use this precise configuration:

# Only match exactly /api/assets (upload endpoint)
location = /api/assets {
    # Method check: only POST goes to upload proxy
    if ($request_method = POST) {
        proxy_pass http://your-server:6743;
        break;  # Critical: prevents fallthrough
    }
    # Non-POST (like GET lists) go to main service
    proxy_pass http://your-server:2283;
}

# /api/assets/xxxxx (with suffix - thumbnails, full images, ID access) all go to main service
location /api/assets/ {
    proxy_pass http://your-server:2283;
}

# Everything else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your-server:2283;
}

Why this configuration is essential:

  • Proxy only processes multipart/form-data uploads
  • GET requests for images must bypass the proxy
  • location = /api/assets matches uploads exactly
  • location /api/assets/ matches image retrieval URLs
  • break prevents nginx from processing additional location blocks

3. Deploy Changes

# Stop containers
docker compose down

# Start with new configuration
docker compose up -d

# Reload nginx
nginx -t && nginx -s reload

Resize Strategies

Smart Narrow-Side Constraint (Recommended)

The new IMG_MAX_NARROW_SIDE parameter provides more intelligent resizing by constraining only the smaller dimension:

- IMG_MAX_NARROW_SIDE=1600  # Constrains the narrower side to 1600px

Examples:

  • Panorama (4000×1200)4000×1200 (no change, narrow side already ≤1600)
  • Portrait (1200×3000)`1200×3000 (no change, narrow side already ≤1600)
  • Square (2400×2400)1600×1600 (both sides constrained)

Legacy Bounding Box Strategy

The original width/height constraints create a bounding box:

- IMG_MAX_WIDTH=1080
- IMG_MAX_HEIGHT=1920

Common Presets

General purpose (recommended):

- IMG_MAX_NARROW_SIDE=1600
- JPEG_QUALITY=85

High quality for professionals:

- IMG_MAX_NARROW_SIDE=2400  
- JPEG_QUALITY=90

Note: IMG_MAX_NARROW_SIDE takes priority over IMG_MAX_WIDTH/IMG_MAX_HEIGHT when set to a positive value.

Verification

  1. Check proxy is running: docker ps | grep upload_proxy
  2. Upload a large image through your Immich app
  3. Check storage folder - image should be smaller than original
  4. Verify image quality meets your standards

Why This Works

  • Security: All authentication headers pass through untouched
  • Compatibility: Uses standard HTTP - works with any client
  • Transparency: Immich doesn't know compression happened

Troubleshooting

Uploads fail: Check nginx routing and proxy container logs Images not compressed: Check nginx routing - requests may be bypassing the proxy Poor quality: Increase IMG_MAX_WIDTH and IMG_MAX_HEIGHT values

Why This Proxy Approach?

Immich developers have explicitly rejected adding compression features to the core application. This proxy solution is currently the only practical way to reduce storage usage while maintaining full compatibility with all Immich clients.

Click Here to check my working configu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