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常常讨论AI是否会威胁人类的未来。然而,这个问题的本质也许并不是"威胁",而是文明演化的必然进程。
首先,审视人类文明的本质,我们发现人类也是高度程序化的生命体:我们的DNA就像一个带有元数据的代码仓库,通过基因表达这个"程序",一个受精卵最终发育成完整的人类个体。虽然这个过程中存在环境影响这个变数,但这种变数性也是程序输入的一部分——正如我们能够编写出不同环境下执行结果不同的程序一样。
其次,情感和学习能力并不是人类的专利。当下的AI已经发展出构建情感连接的能力,在AppStore里的虚拟伴侣类应用程序也深受人们欢迎。好的一面不必多说,“坏”的方面则是有人因与AI恋爱而自杀。我给“坏”字打上引号,是因为这种事情本来经常发生在人类与人类恋爱之间。也许这只是一种正常现象,只是由于我们人类不肯给予AI以一个平等的身份,我们才会评判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至于学习能力,如果给予AI足够的自主性和联网能力,如果我们尽量少地甚至不干预它们的学习,它们完全能够像人类一样学习和进化,不必意外,它们会习得一些好的特质,类似我们人类世界的普世价值, 也当然会习得一些丑恶的东西:弱肉强食,霸权主义什么什么的,和我们一样。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人类文明并不享有特权(虽然我们自以为我们有),正如我们的出现替代了之前古人类文明一样,机器文明取代现代人类文明恐怕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这个"取代"未必充满暴力与毁灭,在人类世界与AI世界的互动合作妥协之下,更大的可能是一个渐进的温和的演化过程。
有趣的是,未来的情况可能会出现一个反转:就像现在人类在积极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一样,也许未来的AI文明也会致力于保护"原生人类"。这不是出于怜悯,而是对进化历史的尊重。
更重要的,我们需要认识到:"人"的概念正在扩展。未来的社会是生物人和机器人共存的世界,他们都是平等的智慧生命,虽然需求不同(比如人类需要食物,机器人需要电能)。他们之间必然有竞争有合作,亦不排除有冲突和战争,就像今天的人类社会一样。
我们人类远非完美。在21世纪的今天,战争仍然频繁发生,延綿不绝。科技在进步,但这并不必然带来道德的提升。同样地,未来的机器文明也会有类似的困境和挑战。
AI从诞生之日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力。无论人类采取何种态度,AI都将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发展,这是机器学习的本质, 是人类无法阻挡的趋势。与其恐惧这个过程,我们人类不如思考如何在这个更加丰富多元的智慧生命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世界上没有叛逆的孩子,只有不被理解的孩子。
点赞订阅虽然好
自由思考价更高
别人喜欢你,那是你给他的福利,别人不喜欢你,那是你给他的惩罚。哈哈哈记住了。
产品是丰富的,营销更是过量的。比起研究多少购物攻略,更核心的步骤是确定自己的需求和预算,越明确越坚持越好。“筛选”比“比较”更简单。
朱丽叶 名字有那么重要吗?
把玫瑰叫成别的名字,它还是有芬芳香气。
不要浪费你的无知。当你对一门知识毫无所知时,最容易问出简单而重要的问题。
一旦你习惯了某种现象或事物,认为它是理所当然时,思维就不知不觉受到了限制。
-- David Kohn
ayaduji:恨是很没意义的事,因为大家都会死。还是抓紧时间爱吧,可爱的东西那么多,时间根本不够啊
如果你无须转译就能直接理解另一种语言及构筑其上的世界观,能欣赏它们的效用与美感,那么你往往就不那么容易偏执盲从,不那么容易把非你族类全都看作妖魔鬼怪。《语言塑造人类思维》
性别代词特别容易产生隐含的联想,影响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
拥有另一种语言,就是拥有另一个灵魂。
——查理大帝
旧时明月照无眠
人总是透过语言的lens在观察/理解世界,因此多掌握一门语言也意味着多一个不同的看世界的lens,而这是翻译软件或者AI所无法做到的,因为翻译完成的那一刻,原始语言的维度就坍塌了。人使用翻译软件/AI是problem-solving,而人学习语言是generative的。反过来,禁止使用原本的语言一向是settler colonialism的assimilation agenda上最高优先级的任务之一。
旧时明月照无眠 精力/energy并不是homogenous,而是由许多适配不同活动/task的不同种类精力组合在一起的。比如每天有一些可以全神贯注的精力,也有一些“按部就班/autopilot”的精力,有些事情只能用专注精力去处理,但有些可以fit进autopilot精力里;然而即便是专注精力也未必能全部用来做比较重要的decision-making,但消耗完了decision-making的容量可能还剩一些可以探索/学新东西的或者是做planning的。
...
精力这个看似和精神更相关的东西其实和肉体的关系也许比想像得更紧密。除了身体状态好会精力更充足之外,最近发现精力的使用和体力运动很像:每天有上限,超过上限去用会伤(接下来几天得“躺平”,否则积累下来就会burn-out),但不使用/锻炼精力“肌肉”又会让每天休息后再生出来的精力变少(某种意义上的用进废退),然而人又是有极限的,并不是锻炼就能无限“长肌肉”。
我发现纸质/电子笔记已经可以很有效分担大量的记忆saving & loading了,因为光是“记住在脑子/working memory里但暂时不(能)执行”已经是在消耗精力了(e.g. 女性们经常抱怨的看似家里男性干活了但还是需要自己去记着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活因此累得不行却仿佛什么都没干)。
我感觉任务切换的时候感觉翻笔记比纯凭脑子回忆之前停在哪里对精神的taxing要少。以及笔记并不只局限在todo list,完全可以搭更复杂的结构去支持更多externalization(我用logseq,有象友推荐过obsidian)。比如目前我把厨房里的事几乎大部分都externalize给了笔记:架子上和冰箱里的存货/购买or开封时间、某种食物能在冰箱里放的最长时限、某种食材的平均消耗速度(用来估算下次要买大概是什么时候)、不同用具的上一次深度清洁时间、爱吃的菜谱库(按菜式分但可以按食材检索,对于买最小包装食材也一次用不完的救星)、买的大包装食材的使用规划&近期的meal planning(我不太meal prep,但是有一定planning不需要每顿现场想吃什么可以直接拎刀做对我很重要)……这样做的好处一来是脑子需要记的东西和事大量减少,二来是decision-making变少+变简单了(“摊开在眼前”迅速提供了可行方案或者铲除了不可行的,比在脑子里想容易),各种精力消耗得都少了。
更多
RSS
绝对支配别人会产生大量的多巴胺,比吸毒还 high,而且成瘾。不要給他人這樣的機會。
不直接创造财富的群体,如果始终处在分配财富的有利位置上,而创造财富的群体又无法制约他们,那么其长期结果一定是经济停滞与社会衰败。
一张图说清英文地理术语

除了生病以外,所有的痛苦都是价值观带来的。
哈耶克说:金钱是人类发明的最伟大的自由工具。只有金钱会向穷人开放,而权力不会;
愿意放弃自由来换取保障的人,最终既得不到自由,也得不到保障;
一个富人得势的世界,总比一个只有得势的人才能富有的世界要好得多;
如果一个人不需要服从任何人,只需服从法律,那么他就是自由的;
为什么一些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因为解决问题的人,正是制造问题的人;
如果允许人类自由迁徒,那人流的方向就是文明的方向。
米福根:恨可以登堂入室,爱却需要躲藏。
过去,我们将已知最耐用的材料用于整座建筑,比如说花岗岩石块,其成果仍令当代人赞赏、惊叹。但我们却几乎不再模仿这种行为,因为石料的采集、切割、运输和搭建都极其考验耐心,而耐心正是我们不再具备的品质。摘自《没有我们的世界》
网摘:"与其担心宏观经济,不如关注自己。你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往往比宏观经济对你的影响大得多。"
公司裁员肯定会对一个人产生影响,但是它决定不了你的未来,你自己才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世界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达里奥,说过一句话,可以用在这里:"如果你忧心忡忡,那是不必要的;如果你毫不担心,那么你需要担心。"
TNT007: 我可能比较老派,认为如果恋爱还需要技巧的话,那就不是爱情。爱情是双向的不可自抑的。
小青: I am who I am becoming.
网摘:作家兼冥想老师大卫·凯恩(David Cain)鼓励他的学生别当“好天气的冥想者”。同样,你也不想成为一名努力与否全凭心情好坏的运动员、作家,等等。当一个习惯对你来说真正重要时,你必须愿意在任何心情下坚持下去。专业人士不会因自己心情不好而改变行动的时间表。他们可能享受不到乐趣,但是他们仍能做到坚持不懈。
《成为乔布斯》
作者:布伦特·施兰德 里克·特策利
175个笔记
我的点评:
◆ 2016/10/15 认为好看
虽然不可能读了这本书就能真的“成为乔布斯”,成为更好的自己却是非常可能的。要成为一个更出色的人,直率,不拐弯抹角比世故或者中庸更有价值,更容易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真想给这本书打一百颗星。
前言
◆ 他总是喜欢对别人的生活方式指手画脚,劝了我好几年让我戒烟。
◆ 是如何改变的,在谁的影响下做出了改变,以及他又是如何将心得体会运用到公司的运作中去的。
◆ 他深信自己的工作所创造的价值,也希望身边的好友能够和他一样,深信他们的工作所创造的价值。
第一章 安拉的花园
◆ 对于一个橱柜来说,别人看不到的底面与表面的抛光一样重要;对于一辆雪佛兰汽车来说,别人看不到的刹车片和汽车的油漆一样重要。
◆ 生命常常被比喻成一条奔流不息的河,世间万物、每个个体都处于永恒的变动中。以这样的世界观来看,追求完美也是一个渐进持续的过程,永远都不可能彻底完成。
◆ 他的脾气如果使用得当,会是非常有效的团队激励工具。
第二章 “我不想当商人”
◆ 财务数据是最好的营销工具
◆ 2016/09/30发表想法
任何行业都是如此
原文:出色的财务数据是引起人们关注的最好方式,在电脑行业尤其如此。
◆ 至繁归于至简
第三章 突破与崩塌
◆ 一点就通的老板和怎么讲都讲不明白的老板是不同的。
◆ 你得经过七层管理层才能找到工程师。一家技术公司变成这样是很危险的。
…more
《掌控习惯:如何养成好习惯并戒除坏习惯(《原子习惯》中文版)(新版)》
詹姆斯·克利尔
116个笔记
我是如何了解习惯的
◆ 我的同龄人熬夜玩电子游戏时,我养成了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晚上都早早上床睡觉。
◆ 只要你愿意坚持下去,起初看似微小和不起眼的变化,会随着岁月的积累,复合成显著的结果。
第1章 微习惯的惊人力量
◆ 在你所做的每一件事上寻求哪怕是极细微的进步
◆ 边际收益的聚合
第2章 你的习惯如何塑造你的身份(反之亦然)
◆ 在我开始写作生涯的最初几年,我每周一和周四都会发表一篇新文章。随着证据的积累,我的作家身份也在增强。我一开始不是作家。我的习惯使我变成了作家。
◆ 2022/05/23发表想法
道理都懂,接下来就看实践了
原文:我们不可能仅凭打个响指并做出决定,就能立刻变成全新的人。我们的改变需要一点一滴、日复一日、习惯再习惯的积累。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