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with “中文”

网友语录 - 第42期 - 伟大成就需要的是以年为单位的积累,而不是每周都冲刺

这里记录我的一周分享,通常在周六发布。


梨梨原上草 @svuoalnalnis 公司把保洁外包给一间公司,常来的就那么几个面孔。时间长了,你就能体会她们之间的差别。

有时候一走进厨房,你就知道今天来上班的肯定是其中的某一个。而另外一些天,不用具体看脸也知道来摸鱼的是哪几个……

其实想对其中几个说,你们可能干啥都会做得很好,不限于保洁。只要时间允许,我的活也能干。


还真是这样。一生要是每本书都一字一句的读完,确实读不了几千本。但真正值得一字一句读完的书完全没有那么多,你需要略读上万本书(甚至可以更多)才能找出为数不多值得读一次又一次的那些书。一本书翻了几页放下,没什么,很多书没有读完,没什么。没有读完的那些书,书自己也有责任。


戚小诺 我问小九怎么表达他的愤怒,他说他的脑子里会有一个白色小人,一个黑色小人,黑色小人想要去干架:冲啊!我要干架!白色小人就在一边劝架:算了算了,不要打架,也许打不赢会受伤,爸爸妈妈还会担心。然后自己就会冷静很多。——头脑特工队没白看哈😂😂


memoryza 人们天生就是高效的改进者,而只有极少数会愿意从零开始


失败不可怕,一蹶不振才可怕

反馈是变得更好的关键。正如蓝迪波什所说:"人之所以会改变,是因为获得了反馈"。"失败"的本质是一种强反馈,它告诉我们这样或者此时不行,我们需要调整。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我们的生命还在继续(留得青山在),就没有真正的失败(不怕没柴烧),有的只是不断调整的过程。一个人的成长速度,取决于他得到反馈的频率和质量。因此,我们应该勇于改变并珍视每一次的反馈,正是它们引导着我们一步步实现人生目标。


真正重要的工作都不是一口气完成的,而是反复回到同一主题,慢慢打磨。像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那年夏天,也去乡下休假、爬山。伟大成就需要的是以年为单位的积累,而不是每周都冲刺。别被高强度伪忙碌欺骗,真正的生产力,是以自然节奏、长期愿景,持续推进关键事务


生活若总是愿意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若总是抱怨生活,就有抱怨不完的生活。总觉得前路还长,却不知不觉就进入四十几五十几。能改善生活质量的钱一定要尽早花,早花早享受


调查期望不是让用户畅想这产品能具有什么功能,而是为了满足现有需求应该具有什么功能


LLM 的注意力其实是个滑动窗口,不持续提醒,很容易跑偏,这一点就跟我们管理一个想法很多的员工一个道理。(哎!人的注意力也是个滑动窗口。)

网友语录 - 第41期 - 虽然有车有伞,但总有猝不及防的雨要淋

这里记录我的一周分享,通常在周六发布。


当两极分化不仅带来了在实际问题上的意见分歧,还形成了人们之间的情感鸿沟时,就被称为情感或情绪两极化。

比如,人们会认为凡是共和党人,或者相反,凡是民主党人,就是坏人。

阿洛伊斯·斯图策认为,“当一个人在明知‘自己’政党的政客行为不妥时依然会坚持再次选举他们时”,就比较成问题了。

与瑞士不同的是,美国的情感两极分化已大大加剧。施图策说:”在美国,‘我们反对你’这种情绪很容易出现。这是两党制带来的后果,因为没有一个第三方出来制衡,因此“贬低另一方的政治宣传就成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根据斯图策的观察,“认同自己的党派并与其他党派的支持者划清界限”这种做法已经日益表现在人们的私人生活中。例如,如今一位异教的女婿已经不再是很大的问题,但如果“党派不同问题就大得多了。”


我喜欢我的东西有使用痕迹,一种独特的不完美的美丽。(饱经风霜有饱经风霜的美?我不知道)


你唯一的机会就是在一个方向不停地挖。当然这样做会比较辛苦,而且挖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找到金子,但是不管怎样,你至少留下了一个大坑。(你当然可以挖着挖着拐个弯儿,再拐个弯儿... --今天,16年之后的我说)


王海鹏Seal: 验收标准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手段。


碧螺姑娘 虽然有车有伞,但总有猝不及防的雨要淋。人生之事常如是。


除非你知道自己想要些什么,否则永远不会确定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如果雇用其他人来帮助自己开发,你就需要向他们描述你的构想。这种描述就叫做问题陈述或需求集合,这也正是本书所要探讨的主题。显然,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知道或者说不清自己的需要,那么你获得成功的机会自然会降低不少。

几年前,我们曾做过实验来测定那些计算机程序员是怎样被别人要求他们做的事所影响的。这些实验很简单,但它们却揭示了那潜藏在所有需求工作下的原动力:

如果你阐明了你的需要,你就很可能获得它。

如果你没有说清楚你的需要,你就很可能得不到它。

《探索需求》


viviyo “无所求必满载而归”。凡你想控制的,其实都控制了你。当你什么都不想要的时候,天地万物都是你的


这个世界有两种人:一种人用电脑来工作,另一种人看到电脑,会忘了工作,一心先摆弄电脑,把能改的都改完,直到完全顺手为止。(我至少得先改到自己比较顺手比止,工欲善其事,必得利其器)


米饭 有的学生,适合老师指点。有的学生,适合反转课堂(费曼学习法)。有的学生,你指点他不听,你让他讲给你听更是没门,他在这个领域上的任何时间都是浪费,但是也许在别的领域发挥很好。作为父母,在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和领域之前,都在未知的海洋里,无法宣称自己是正确的


他们(Medium.com)原来有一支高级编辑团队,负责制作高质量的内容。但是现实是,优质内容看的人并不多

"我们平台上点击最多的文章,标题都是点击诱饵,它们的制胜策略是:找一篇维基百科文章,作为知识点,配上一个病毒式传播的标题,再加一些夸张的个人情感故事,然后从我们这里领取流量奖金。最高的一篇赚到了2万美元。"

他们别无选择,取消了高级编辑团队,调整了文章奖励。(不知道是不是这届人类不行还是人类本来就不行:低级趣味总是能够战胜高级趣味。书都没有人读了)


人们不应该互相发送文件副本。副本下载后就无法自动更新,也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谁都可以打开,而且永远无法撤销。

(这是胡说八道。有副本才有历史,副本是feature,不是bug


假定 AI 每一步的正确率是95%,那么使用20步后,整个项目的正确率将只有36%。

(所以AI需要和人协作。至少是现阶段。)

网友语录 - 第40期 - 想法不会改变你,但行为会改变你的想法

这里记录我的一周分享,通常在周六发布。


宁可做错,拒绝无为


不要因为自己“运气”不好而责备他人。命运女神唯一控制不了的东西就是你的行为


不再玩耍的孩子就会停止成长。


"我比你强," 自由说。“因为我比你聪明” “你错了,我比你力气大。” 棍棒回答道。他们争执不休,终于打了起来。棍棒痛打了自由。


米饭 取可得的,而非可能得的,可免患得患失


米饭 不要想着向别人证明自己。我想做只是因为我想做。就可以活的更自在。


星期五离星期一是那么近,而星期一离星期五是那么远。(星期五喜欢星期一,遗憾的是星期一不喜欢星期五)


Marskay 这些年我一直记得一个叔叔跟我说过的比喻,他说我们日常总以为自己生活在“文明”里,这“文明”就是马桶里的那层水,我们是水面上自以为安享太平的浮游生物,但其实马桶只要一抽水,你就会被瞬间吸进漩涡,底下是万丈黑洞。在热搜上看到的一些新闻,就是那个漩涡启动的瞬间


那天早上穿过草坪时,道格拉斯.斯波尔丁用脸撞破了一张蜘蛛网。空中一条看不见的丝线碰触他的额头,悄无声息地断了。

由于这件最微妙的事情,他知道这一天定然有所不同。父亲开车带道格拉斯和十岁的弟弟汤姆出城去乡下,路上他向孩子们解释了这一天不同于往日的另一个原因。有些日子完全是由臭味混合成的,整个世界都得捏着鼻子小心呼吸。而另一些日子,他继续说道,你能听见宇宙吹响号角,发出颤音。有些日子尝起来不错,有些摸起来很好。而还有一些日子能让你的所有感官都舒畅。比如今天,他点点头,闻起来就像山岭那一侧有座无名的巨大果园一夜之间长成了,使眼前的所有土地都充满了温热的新鲜气息。空气的触感像是雨,但天上并没有云。偶尔,林中会传出陌生人的笑声,然后重归寂静••••

《蒲公英酒》


小青 “我之前没想过这个角度,挺有启发性的。”
“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我看法不太一样。”
“谢谢你的分享,我需要点时间消化消化。”
“你这么一说,我对这个问题好像有了新的认识。”
“你刚才那句我不太明白,能再解释下吗?”
“你的观点有什么依据吗?我很想了解。”
“你说XX,具体是指哪方面呢?能展开说说吗?”
“你觉得我们最大的分歧在哪儿?”
“除了你提到的,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这个问题?”
“咱们有没有什么共识,能作为进一步讨论的基础?”
“你觉得这次对话,最终想达成什么?”
“这话有点冲,但我知道你没恶意,咱们换个说法?”
“当我听到XX时,我感觉有点困惑/不舒服,因为……”
“我感觉咱们陷入僵局了,要不这话题先放放?”
“今天的讨论就到这里吧,感谢你的参与。”
“我们可能需要一个中场休息,或者换个轻松的话题。”
“这次交流好像已经达到我的预期/偏离了目标,就到这儿吧。”

没有生僻字,没有艰深的典故和语法,是普普通通的中文,但我不得不说这不是我的“母语”,因为我从来没有这么密集地听过这么性感的汉语啊哈哈哈哈哈。天呐,如果我们现在开始学,五年之后流利掌握,我们会变成多么迷人的老姐姐?!


为什么三次元衣服会占空间 用自己不喜欢的方式吸引来的人也会是自己不喜欢的


李龙龙 巴菲特分享过汤姆·墨菲的两句话,一句是“如果你想发火,那就等到明天”,另一句是“表扬要公开,批评要私下”。


由美国社会学家安妮特·拉鲁撰写的《不平等的童年》里提到,她观察到不缺吃穿的中产家庭,父母越肯下力气培养子女,子女之间的亲情纽带越弱。


Dora’s diary

想法不会改变你,但行为会改变你的想法

原本我们以为思想有多远 就能走多远。

现在我觉得是走了多远,思想就有多远。

当我们行为禁锢在一口井里,我们的思维也在井口观看。

打开行为,打开思想。

Let the action lead your thoughts!


瑞士资讯 一项汇总220万人数据的最新研究发现,坚持“可持续性饮食”可使癌症死亡率显著下降。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不仅有助健康,也减轻环境负担,但当前人们摄入比例仍偏低。

网友语录 - 第39期 - 人生哪里有死结,不过是饥来餐饭,倦来眠....

这里记录我的一周分享,通常在周六发布。


有可能人这一生都无法找到所谓的真爱,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对抗孤独和虚无。-- 《我们八月见》


人生哪里有死结,不过是饥来餐饭,倦来眠....


说真话;不能说真话的境况下,保持沉默;非说假话不可,不可伤害他人


你的孩子不想成为你,
就如同你不想成为你的父母。
朱德庸


只有大胆放手,孩子才会成长。要知道,你并不总是那么不可或缺,你不可能一直掌控一切。拥抱变化,拥抱风险。人类从来都是从亲自碰壁中长大……


阿鸭肚脐 与人相处,不要当爹,不要当妈,但也不当儿子。尊重他人命运,你看着是弯路,对人家来说也许是人生的必经路,谁说弯路就没用?谁又能保证你的意见对人家就是最好的?不理解但尊重,实在看不懂就走开,这里不是你的舞台。


非凡人生 (冯仑)

冯仑的女儿13岁生日时,向父亲要礼物。冯仑给的是15分钟的谈话时间:

“一个人, 无论男女,必须知道人生有两种,两种人生两种人。生活中95%的人是过日子、讨生活,努力工作。按照多数人的价值观一辈一辈延续社会秩序,完成种族繁衍。%5的人是挑战命运,创造未来。这种人注定要一辈子漂泊,但无论成与败都有属于自己的辉煌。

社会是大众化的,成为5%的人并非易事,脱离95%的人,相当于脱离地球引力,总会得到很多人的打击,他们不能按照常人的价值观生活。在那5%的人里,是非观、价值观与许多人都不同。生活是自己的,选择过怎样的生活要自己仔细考虑。

如果你选择做5%的人,你可能颠沛流离,含辛茹苦,最后可能得不到掌声,也可能死无葬身之地。5%的人生没有人可以教你,你必须自己相信自己心中的理想,并为自己的理想坚持奋斗。

冯仑对女儿说,要想好,如果是第一种人生,可以不用讨论,问你的爷爷奶奶,他们会告诉你;如果是第二种,我也不能告诉你要怎么做,但可以探讨。选择第二种人生的人,你可能被人议论,直到你脱离地球到卫星轨道,也就没有人议论了

网友语录 - 第38期 - 为了做自己,爱情当然可以不要

这里记录我的一周分享,通常在周六发布。


赞声与骂声,都不要在意,而要在乎自己能不能做好。把自己做好,就没有问题。


一位印度程序员2023年评论道: "有时我对 ChatGPT 的理解能力感到惊讶,但是更多时候,我不得不拼命推动它,朝着我想要的方向前进。它有时会产生意料之外的结果,让我感到非常沮丧。"

"它像一个吸收了所有人类知识、但需要别人帮忙才能把这些知识串起来的应届毕业生。"

"看来我今年的工作是安全的。但是,我需要好好学习 ChatGPT,精通它的使用,让我明年也是安全的。"

(Claude 比 ChatGPT 厉害得多,但其200k的上下文还是有点小)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