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with “中文”

网友语录 - 第56期 - 朋友圈真正的观众,是你自己 -- 将来的自己

这里记录我的一周分享,通常在周六或周日发布。


人们常说,已经太晚,不能回头了。但今天这个纪录片里有个人说。怎么就不能。就如一个人已经走到了悬崖边,向前一步就是万劫不复。这时候,为什么就不能回头,退回去又何尝不是前进呢?

非常有道理。 #看了 180度以南


一起发财 我是85后,按现在的流行词,就是妥妥的“老登”了,但我觉得现在不少00后、10后“老登”气质更重一点,社交短视频刷多了,总是一副天下大事无所不知,奋斗无用早早躺平的样子。我倒觉得真正的老登,不是年纪大,而是失去了追求真理、热爱自由、持续精进的心。


埃利斯 REBT是这样一种理论,它认为人们并非被不利的事情搞得心烦意乱,而是被他们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和观念搞得心烦意乱的,人们带着这些想法,或者产生健康的负性情绪,如悲哀、遗憾、迷惑和烦闷,或者产生不健康的负性情绪,如抑郁、暴怒、焦虑和自憎。

当人们按理性去思考、去行动时,他们就会是愉快的、行之有效的人。人的情绪伴随思维产生,情绪上的困扰是非理性的思维所造成。理性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反应;而非理性的信念则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非理性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非理性信念的特征有如下几项。①绝对化的要求。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②过分概括化。即以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整个人。过分概括化就好像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一本书的好坏一样。一个人的价值是不能以他是否聪明,是否取得了成就等来评价的,人的价值就在于他具有人性。他因此主张不要去评价整体的人,而应代之以评价人的行为、行动和表现,每一个人都应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人类一员(无条件的自我接纳和接纳别人)。③糟糕至极。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将会非常可怕、非常糟糕乃至堪比灾难的想法。非常不好的事情确实有可能发生,尽管有很多原因使我们希望不要发生这种事情,但没有任何理由说这些事情绝对不该发生。我们将努力去接受现实,在可能的情况下去改变这种状况,在不可能时学会在这种状况下生活下去。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简单来说,就是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的非理性的思维模式,并与之辩论,从而达到“无条件的自我接纳”的境界。

大部分心理治疗的流派会比较倾向于使用或认知,或行为,或情绪的方法,但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流派,它三种方法都使用,并清楚地认识到认知、行为、情绪是相互作用的。所以,我们以一种情绪和行为的模式使用认知技术,我们以一种认知和行为的模式使用情绪技术,我们以一种认知和情绪的模式使用行为技术。


对钱的强烈欲望时常让人们做更多自私的事,也阻止人们做到REBT所说的“无条件地接纳别人” #书摘


我们不是被邀请到这个世界上来的,生活本身并没有意义,而是我们给了它们意义。我们赋予生活意义的方法是,决定什么是我们喜欢的,什么是我们不喜欢的,什么是我们特殊的目标和目的,从而为我们自己选择了意义。#书摘


朋友圈真正的观众是以后的自己。

网友语录 - 第55期 - 平和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日子

这里记录我的一周分享,通常在周六或周日发布。


Marskay 中国家长总是既要又要,比如他们希望孩子听话又独立,这就是矛盾的,“听话”的,服从性高的,就是独立性差啊……他们希望孩子在家里能够听他们发号施令,但出了门又一下成熟独立,能自己撑起来一片天。


电杆上的麻雀 文化就好比一条船,好人坏人都在一条船上,坏人导致船翻时无人幸免。除了船上的好人战胜坏人。

洁身自好不存在的,指责他人歧视也无意义,唯有该文化影响下的种族自己反思并进步一条路。在此之前只能认栽。


就拿中国文化来说,别说反思,敢说它不好的都被打成支黑了。好的文化氛围,首先难道不是容许所有的声音存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最喜欢的古话之一,但它不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说一套做一套。到底是什么让这句我喜欢的话无法成为中国文化?


再换个角度,白人不是因为皮肤受益,而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并不是白人没有坏人,而是普遍的白人值得信赖。普遍性就是文化塑造

我去过偏僻的中国小镇,也去过偏僻的澳洲小镇,一样的质朴但不一样的感受。

如果有一天白人受排挤,那一定是他们的文化出了问题,少数人的行为不会导致族群被排挤。


94%的人认为,他们的幽默感高出普通人水平;80%的司机认为自己比一般的司机技术好(包括因交通事故躺在医院里的司机);75%的商人认为自己比别的商人更有正义感……人们普遍对自己的性格和能力抱有不切实际的乐观态度。(不然呢...乐观导致行动,是乐观者决定世界走向。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好的设定)


真正的英雄主义只有一种,那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


许绍雄还曾在个人社交平台账号出镜更新视频,视频中提到:“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这个世界什么都不公平,唯独时间最公平。如果你整天都这样:书也不读,运动也不做,花钱还不节制,没目标、没爱好、没期望,生活是不会自己变好的。多看看书,多赚点钱,少想点没用的事。努力不是为了得到更多,而是为了有得选。努力的意义,就是当好运来临时,你会觉得自己值得!”


阿鸭肚脐 一些如果十年前有人告诉我就好了的绘画tips:(致十年前的自己……)

先画轮廓,不要急着抠细节

画手从指尖开始画

画胳膊也从手的位置开始画

用两个眼睛画画

脸离画布远一点

坐直了画画

握笔松一点

有意识地放松肩膀。不要到了十年后才惊觉原来一直在耸着肩膀画画。身体僵硬画不好画

不急着背肌肉骨骼什么的,反正你十年前背到现在也还是没记住。还是先画轮廓,轮廓顺眼了里面乱画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不会画的地方都简化成立方体

这世间万物都可以简化成立方体,会画立方体就会画所有东西了

手指不要画成面条

指甲在上头的面,画指尖要给指肚留出空间,要意识到手指是方的,这样就可以画出你一直想画的有立体感的手了

从正面看人的脸,也是能同时看到脸颊两侧的。意识到这个就会画有立体感的脸了

横平竖直,左右对称

用两个眼睛画画

画不好的时候去睡觉,不要死怼

放松身体,眼睛离远一点

能画好的,相信我


今天看到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很多人觉得自己活得太累,实际上他们可能只是睡的太晚 ...


Without an Aim in Life

Without ears, you can’t hear.
Without eyes, you can’t look.
Without a nose, you can’t smell.
Without a mouth, how can you talk?

Without a heart, you can’t live.
Without hands and arms, you can’t work.
Without knees, you can’t stand up.
Without legs and feet, how can you walk?

Without a face, you are ugly.
Without teeth and hair, you look old.
Without a head, you can’t think.
Without an aim in life, how can you succeed?


即使不想做码农,有心的人们照样可以写程序满足自己的需要。可以想象不远的将来,好用的程序会比现在多的多。过去在网上遇到半成品只能一声叹息,现在我们可以在半成品的基础上指挥claude改吧改吧就能得到一个好用的东东。


西瓦 “当我们教导孩子不计较分数,而应关注努力尝试的勇气时,实际上也就巩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要鼓励他们大胆冒险,持之以恒。我们要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局限和缺点,这很正常。努力尝试的渴望比掌握某种技能更为重要。我们要向他们表明,坦然面对自己的局限比执著于完美更为重要。”--父母的觉醒


赚够了就早点退休了,等60再退休还怎么造

(我好慌啊)


To really understand a concept, you have to "invent" it yourself in some capacity. Understanding doesn't come from passive content consumption. It is always self-built. It is an active, high-agency, self-directed process of creating and debugging your own mental models.

— François Chollet


从小到大,他惯常听见他以那快速的话锋抱怨校长,抱怨训导;抱怨将近三十年前招致他破产的金融波动;抱怨政治;抱怨天气;抱怨“外省人”•••

“从小到大,我在贫穷和不满中,默默地长大。”他说。他的小而饱满的脸,因多量的酒而愈益苍白起来。“家庭的贫穷、父亲的失意,简直就是绳索,就是鞭子,逼迫着我‘读书上进’。让我觉得,以家境论,以父亲的失意,我原本早就没有求学的机会的,”他说:“而我得以一级一级地受教育,读完大学,又读完硕士。”他面有怒色,“却从来没有人问过我,我自己想要什么,想干什么•••”他砰砰地捶着胸脯说。

“你喝多了。”她温柔地说。

“孩子,你看,我们牺牲自己,让你往前走。你看,你一定得出人头地,”他讥嘲地说:“我们牺牲了没关系,孩子,走哇!往那个地方走,那个我们这一辈子想到却无法抵达的地方。——这就是他们。”他一会儿扬手,一会儿扬眉,表情十足地说着,于是便哼哼地笑了起来。


“没有人能审判爱情,”她说:“每一件不快乐的爱情,总有一方说被另一方欺骗、玩弄。〞

...

“—个爱上别人的人,包括我自己,总以为别人应当以对等的爱情回报她,”她幽幽地说:“却从来没有想过,这是多么明显的不公平。”

...

“在爱情上,女人要比男人诚实,比男人勇敢多了。” 然而他没有说出口来。

陈映真 《夜行货车》


早起 吃好 认真工作 休息 加上睡得好的话 那就是一个很美好的人生 所以大家都晚安


管埋员 经历过很多的人,会慢慢把生活的重心从“找寻幸福”移到“找寻平静”。没有什么比平静更值得寄托的了,平和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日子


邢早早 我最近整个人的状态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活力满满。主要是我看开了,想通了,我大声骂了很多人,拉黑了很多人,任何让我不爽我就骂,我就站起来离席。这么活着太爽了,我早就该这么活着。我以前太“体面”了。


读《动物农场》:革命只把猪和猪的亲戚变成了人,其它动物还是过着悲惨的生活。


fomalhaut 当你把人生的价值定义为体验的时候,你的一切经历都是收获


KK 回答,我只是追随自己的兴趣,不管什么事情,只要我觉得有意思,就想去做。我不追求目的地,我追求的是内心的方向

其实也不是刻意追求,只要你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内心会自动推着你往下走。而且,遇到失败时,你能忍受下来,因为那是你喜欢的事情,你明确地感受到,只要坚持下去,以后会得到更多(内心的)补偿。

我做的项目,并非出于我想战胜别人或者战胜世界,而是出于我满足了内心的好奇心或者实现了创意。

回顾一生,我没有创造伟大事业,也没有创造出股东价值,但是我得到了内心的满足感,而且不是以自我放纵的方式。我以一种充满快乐、活力,没有焦虑、痛苦,也没有自负的方式,度过了人生。

网友语录 - 第54期 - 真正的和解,不是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对方,而是从接纳彼此的不同开始

这里记录我的一周分享,通常在周六或周日发布。


March 我这两年一个很大的变化是遇事不再急着炸毛爆发了,现在会沉几天思考一下本质和真相,很多事几天后再看心境和想法完全不一样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经“认命”: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我争不过这个社会,也不再想争。千百年来,我们中国人的思想中从来就缺少这样一种观念:人生来就具有自由平等的权利的观念


我国办教育,老在制度上方法上变来变去,好像挖池塘,有人说方的好,有人说圆的好,不断地改来改去,而池塘要成为池塘必须有水,这个关键问题反而没有人注意。办好学校的关键是必须有感情,必须有爱;而我国的学校所短缺的正是感情和爱,因此都成了没有水的池塘,任凭是方的还是圆的,总免不了空虚之感。-夏丏尊


武卫东:在我们的教育中,美帝是很分裂的——他们的技术是很棒的他们的思想是很落后的。


webto 犹豫就是想要,拖延就是不想做


蔡志忠漫画: 《人自己自相矛盾》 人是矛盾的! 既期盼能出列拔翠鹤立鸡群, 却又深怕自己与众不同。 每个人都生而与众不同,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一面。 如果我们不发挥自己独特的一面, 而行为习惯价值观与大家都一样, 却又期望自己能出类拔粹……… 这岂不是非常矛盾


美嘉.rar 世界上真正胜利的只有两种人:心情好的和身体好的


闽南大翠花 一个人真正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99%靠撞南墙


mywaiting 阅读是对专注力和语言运用的锻炼,这两点不花时间是学不好的 via 网友 (所以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吗?这可真是悲哀)


卢梭:只有一门学问是必须教给孩子的,那就是如何做人。(然而这怕是教不来,这个需要一生来体会。然而能早一点知道如何做人更可取仍是好的。)


龙应台:民主政府的效率低,是的,那是因为政府必须停下脚步来听人民说话,很费时间。可是,你要一个肯花时间来听你说话的政府呢,还是一个招呼都不打就可以从你身上快速碾过的政府呢?


管埋员 你可以对政治毫无兴趣,可你必须确信:政治对你却太有兴趣,政治绝不会因为你对政治不关心而放过你。所以,假如你不想作戏台上一具可怜的傀僵,给别人随心所欲地推来推去,你就别无选择,必须关心政治。这其实就是关心你自己。 ——《新华日报》1945年9月11日


RachelWu 我停止了对父母的改造。

周末家庭聚会,我妈又一次在亲戚面前抱怨我“不恋爱不结婚”。
换作以前,我一定会觉得无语,好几个月不联系。

但这次,我只是笑了笑,给她夹了一块她爱吃的排骨,
说:“妈,这事不急,缘分到了自然就来了。”
她愣了一下,没再继续说下去。

我经常花时间,试图纠正我的父母。
我教他们用苹果手机,给他们科普“界限感”,
发各种文章希望他们能理解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我以为这是“为他们好”,结果只换来了无休止的争吵和彼此的疲惫。

我们是在保护自己内心那个“不被理解”的小孩, 拒绝承认我们和父母终究是活在不同时代的、独立的两个人。

但家庭和亲情,都不是改造实验室。
真正的和解,不是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对方,而是从接纳彼此的不同开始


北极熊

现实困境总是会解决的。

回头看的时候就发现是自己的情绪放大了很多倍困难,其实困难本身是暂时的、没有那么可怕的。


Being Ready is a myth.
You start.
You suck.
You figure it out.
You get better.


安子 他人永远是自己苦的原因。 受害者思维总是觉得地狱是别人为我建造的。(虽然很违反直觉,但地狱真的都是自己为自己建造的。哦,忘了说,天堂也是哦)

网友语录 - 第53期 - 爱需要行动,信任需要证明,道歉需要改变

这里记录我的一周分享,通常在周六或周日发布。


我无时不刻(瞎说,只是偶尔)思索人生的意义。

文明和人类终将毁灭。就如同我们恶意的破坏一个蚁巢。我特别讨厌听到读到那种某某新闻说浇灌了多少吨水泥/或者什么液化金属到某一个蚁巢,最后得到多么壮阔的一个蚁巢标本如何如何。

我们留下的痕迹也终将回归为分子,原子,或者什么其他粒子。

但是,人类个体之间还是会互相喜欢或者讨厌。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吧!(结论是不是来得特别突兀,哈哈)


日常交谈既起到输入,也起到输出的作用。听闻是心智的输入端,言说是输出端。我们既说也听,可以听到自己说话的内容。就连大声对自己说话,也可以是一种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章鱼的心灵》


人们一直认为高阶思想(higher-order thought)似乎与意识存在某种联系。高阶思想是关于自身思想的思考——它要求我们从当前的体验中抽离,审视和评估自己此刻的感受。例如,“我为什么在此刻心情如此糟糕?”或者“我几乎没注意到那辆车”。长期以来,研究者认为,高阶思想在解释主观性和意识的理论中扮演着某种角色,但具体角色尚不明确。一些人认为,高阶思想对任何主观经验都是必要的。由于大多数动物不太可能具备高阶思想,这种观点最终可能与我在前几章提到的“主观经验的后来者观点”趋同。另一种可能是,高阶思想是人类生活中极其复杂的能力,它能够重塑主观经验,但并非高阶思想本身赋予我们主观经验。

我更倾向于第二种解读。我反对将高阶思想视为产生主观经验的唯一必要步骤。它只是整体蓝图中的一部分,虽然可能非常关键。在所有有意识的思维中,最生动的形式或许就是把注意力投向自身的思维过程,并对其进行反思,通过这种方式亲自体验自己的思绪。我们可以向内观察自己的内在状态,并且无需语言就能进行思考;但在“我为什么会这样想”或“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这样的不可否认的意识体验中,内部言语的作用非常显著。我们经常通过提出内在问题、做出评论或自我劝导来反思自己的状态,而这种反思并非无关紧要或仅作消遣;正是这种反思帮助我们完成许多事情。


拉赫 看腳下一片黑暗望頭頂星光璀璨


阿良 回到家后没了电击,但一切言行仍然要按照杨那里的标准来做。每天最快乐的事就是凌晨四五点确定不会吵醒父母,悄悄溜出去到楼下跑步,那是“自由”的时间。 我并不反对父母崇尚的“吃苦”,但我希望所谓的苦能出现在它该出现的地方,比如练琴,无论用任何方法、无论手再痛,甘之如饴。因为那使我感到人生在前进。而不是像杨那里的那种“苦难”。


当手写下一条信息是为了给其他人看时,日常交流就形成了。 当你写下给自己以后看的文字时,时间通常扮演着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因为从广义上看,这样做是为了记忆。但是这类记忆确实是一种交流现象;这是现在的自己在和未来的自己交流


写下一条留言然后阅读,这就是在创造一个自传入回路。与其只想感知那些并非起源于你的事情,比如在感官噪声中寻找外传入信息,你也希望自己读到的信息完全源于之前的行为。你希望你记录下的内容源于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其他人的干预或笔记本的自然腐朽。你希望现在的动作和未来的感知之间有固定的回路。这让你可以制造一种外部记忆一一几乎可以肯定,这就是早期书写的作用(很多是商品名录和交易往来的明细),也许一些早期图像也发挥过这样的作用,但是具体作用不像书写那么明确。


无聊是人类之光。如果一个人没有一天不忙碌,他怕是无暇思考他的人生值不值得活,要不要做点什么改变吧。

沉迷一件事是好事也是坏事。没有度,没有给自己留出闲暇时间,也就没有给奇思妙想,没有给自己的创造力留出空间。

回头看看,一个人hiking或者与三两好友时不时聚聚,人为给自己制造一些闲暇,是多么重要的事。


它们的生命如此短暂。这一发现也使得关于它们庞大大脑的难题显得更加匪夷所思。如果只有一两年寿命,建造这么庞大的神经系统有什么意义呢?建造和运行智能机制非常耗能。大型大脑使得学习成为可能,然而学习的有效性取决于寿命的长短。如果没有时间利用所得的信息,耗费大量精力来了解这个世界又有什么意义呢?

头足纲动物是脊椎动物以外唯一演化出大型大脑的生物。大部分哺乳动物、鸟类和鱼的寿命都比头足纲动物长得多。更准确地说,如果哺乳动物和鸟类没有被吃掉或者遇到其他什么灾难的话,理论上能活得更久。狗和黑猩猩等体形更大的动物更是如此。不过,也有可以活到15年之久、大小和老鼠差不多的猴子,还有可以活10年以上的蜂鸟。相比于短暂的一生以及度过一生的方式,头足纲动物的身体似乎过于庞大,也过于聪明。如果章鱼从孵化到死亡只有不到两年的寿命,它们的脑力能派上什么用场呢?有没有可能是海洋环境中的什么因素导致了它们的短命?我很快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在我观察头足纲动物生活的同一片海域,那里的岩石下面生活着一种相貌奇怪的鱼,而它所属鱼群中的某些个体可以活到200岁。200年啊!这看上去不公平极了。一条相貌平凡的鱼能活上几百年,光彩绚丽的乌贼和有着好奇心智的章鱼却活不过2年?

导致头足纲动物寿命短暂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软体动物的身体结构,或者说头足纲动物身体结构中的某种东西导致它们无法活得更入。我时常听到人们提出这种观点,但这不可能是答案。鹦鹉螺这种体态优雅但心智平庸的头足纲动物,可以在太平洋中驾着自己的外壳、像潜水艇一样畅游20年不止。能乏味地活上几十年的它们,被生物学家们毫不客气地称为“又嗅又摸的清道夫”。这些动物是章鱼和乌贼的亲戚,它们完全没有急匆匆地过完自己的一生。


马冇冇 爱就是给钱,亲自下场解决问题,其他都是表演


管埋员 只要你谈过几次恋爱,就会发现忠贞、坦诚、责任、付出、担当、自我牺牲,这些爱情中珍贵的品质,不是由爱与不爱决定的,是由对方的人品和精神内核决定的,一个自私虚伪懦弱浅薄的人,即便再爱你,也给不出那些东西。


顺便一提,扇贝的确有眼睛,而且构造特别。它们的视网膜背后有一块镜面。它们能通过扇动和拍打自己的贝壳游动。我第一次看见扇贝移动时非常惊讶:就像游动的响板!但当它们被章鱼追赶,这种眼睛和游泳技巧就不足以自救。被追捕时,它们很无助。


时间的玫瑰 生日礼物是给自己买了点书,吃了根雪糕,还有走去路上看了红叶🍁。小喇叭:京东有很多书满300减120,爱买书的朋友们上啊

一套丁丁历险记居然有6公斤重,不过我想念了这套书好久。刚上大学的时候才读到了丁丁,船长,和小狗周游世界的故事,非常喜欢。那个时候懵懂,随口说啊呀以后要嫁给像丁丁那样正直,充满好奇,又游历四方的人。我的好朋友听了奇怪地反问我,干嘛要嫁,你想要,也可以自己当丁丁那样的人呗。

我一愣想想是的,有一些独特的品质或者能力,而我以前好像习惯性的会喜欢拥有它们的男生。她的反问之后,我时常问自己,是啊,若我真的喜欢,怎么不自己尝试培养或者体验呢。

好多年过去,我对丁丁历险记一直有柔软的感情,不知更多是因为书里精彩的探险故事,还是因为是朋友随口却深深打动我的那句话


大脑里开始有一个模糊的想法, 找到可以开始写的部分, 写好这一部分之后, 原来模糊的那些就会变的清晰, 如此往复, 一个程序就完成了。


有人会因为无法作出决定就推迟决定,然而实际上推迟决定是最差的决定,在推迟决定期间,时间悄悄流逝,你却没有任何一条路上的积累,白白浪费了时间。

如果你有一些钱不知道花在A还是B上,你先不作决定,没问题,因为钱还是你的,但如果你有一些时间,不知道花在A上还是B上,不行,因为过了这段时间,这段时间就不是你的了。


Google Earth 给了你上帝视角。虽然只给了只读属性,还是很感激


现在,我不再以年轻与否来衡量一个人。我觉得一个人有多大年龄跟他有什么样的思想关系不大。我认识一些虽然只有20岁却已似90岁的人,也见过一些虽然60岁了却犹如20岁的人。

我现在以鲜活、热情、不保守、不悲观、不暮气萧索的心态来看待一切

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变得更加成熟,我只知道我比以前更受不了跟傻瓜在一起,更忍不了无聊的废话,对别人的家长里短也更不感兴趣了。可过去这30年来,太多太多的这类东西被强塞给了我。我如今发现自己对周围的兴趣越来越小,也很少想买任何东西了。(时间宝贵,应该花在真正重要的地方


一起发财 与伟大的灵魂做朋友,而非做他们的信徒。 当你再读柏拉图,李白和莎士比亚时,不要觉得他们遥不可及。把他们当成朋友,去感受他们也曾有过的痛苦迷茫和豁达。你会发现,你们共享着同一种人类的情感。他们的伟大,恰恰证明了你我所拥有的感知生命的能力,是何等珍贵。


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到如今,这看似漫长的2245年里,如果一个人的生命有70年,那么2245年,也不过只是32个人生死相接的一生。

千秋霸业会成尘土,但你亲手种下的花不会,它今年开了,你闻到了花香,这个瞬间就是永恒的。(通常20年为一代人。32*3.5=112代。才112代。千秋万代可真没那么容易啊)


王海鹏Seal: 人们容易追求错误的目标//@REX殷: 恩,企业的目标都是要赚钱,但过程中,企业上下却都是关注在为实现这目标所设定的KPI。而实现了定义出来的KPI并不会让企业盈利,而甚至可能是伤害。做该做的事不容易,不做不该做的事更不容易


科学总是企图在描绘世界时不带主观性。但是,意识研究的主题就是主观性本身,“我们不能把我们作为有意识的观察者而置身事外”,“不管对引起主观体验的物理过程描写得如何精确,还是很难想象主观体验的世界——看到蓝色和感到温暖——是怎样从纯物理事件中跳现出来的”。《意识的宇宙 物质如何转变为精神》


如月中天 #掌控边界 抑制总想帮他人解决问题的冲动,对于亲密关系和健康人际关系的繁荣发展至关重要。你有很多回应方式可以选择,不需要让自己成为救世主。你可以说:“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做?”或者“我对你有信心。告诉我如何支持你是最好的”。

下一次当想要帮他人解决问题的冲动袭来时,试着停下来深呼吸,等待这股冲动消失,倾听对方,而不是急于提出建议。

如果你不这样做,你会错过倾听对方真实体验的机会,难以了解对方具体的感受和想法,因为你过分专注于让自己保持舒适。是的,看着自己关心的人痛苦挣扎让你感到非常难过,但是包容对方的个性化反应就是在为他创造空间。正如我的朋友拉塞尔·弗里德曼(Russell Friedman)(《哀伤平复自助手册》(The Grief Recovery Handbook)的合著者)曾经对我说的:“不请自来地给他人提出建议或批评会有损对方的尊严。”哇,说得真好!


郝靠谱 只要你足够理直气壮,对方就会怀疑自己


直到今天, 能真正理解, 约束自己思想的人, 也还是少数. 世界上的大多数人, 仍然是凭着想象和冲动生活. -- 韦尔斯《世界简史》


历史学家霍华德.津恩: 历史上最可怕的事:战争、种族屠杀、奴役,都不是由不服从所引致,而是服从


电杆上的麻雀 维权的人不是因为天真,或者勇敢,而是因为对被欺辱的忍受值太低

同理,一些人选择移民,根本跟钱和地位无关,就是高自尊的结果。

有些人取笑他们到外面过不如国内的生活,只能说大家似两个物种一样,哪哪儿都接不通。


如月中天 都一把年纪了赖别人也没什么意义,总之是一个好的开始,要学着照顾自己。困了就睡觉,不饿可以不吃


戈城 措辞习惯直接反映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当一个人喜欢用极端词,就意味着他对语言的准确性没有要求,而对语言达成的效果更有要求

对于很多人来说,语言不是交流的工具,而是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

(我:语言是沟通的工具,也是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只是有时候一方的目标(目的)与另一方并不一致)


清越 分享一段话。“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生活看似马上就要开始了,但是总有一些障碍阻挡着,有些事得先解决,有些工作还有待完成。时间貌似不够用,还有一笔债务要去付清,然后生活就会开始。最后我终于明白,这些障碍,正是我的生活。”来自艾弗里德•德索萨


懒聪 遵循这三条生活准则:爱需要行动,信任需要证明,道歉需要改变


西瓦 回到海淀,感觉太压抑了。也不是说别的地方就不卷了,但是海淀溢得满街都是。早上吃kfc,有几桌辅导作业的。走在路上两次遇到家长打电话交代对方怎么辅导作业,具体到弱项知识点。下午找咖啡店进了雕刻时光,一个座儿都没有,一半在辅导作业。这个作业是非辅导不可吗


虽然意识是由脑中的物理事件产生的,但它不能还原为这些事件,而是从这些事件中涌现出来的。这正如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而成,但水的性质不能直接还原为单个氧或氢的性质

网友语录 - 第52期 - 没有人能够以你期望的方式爱你,因为那是你自己的事

这里记录我的一周分享,通常在周六或周日发布。


与一个人有联系的一切都是他的牵绊。人年少时依赖这些牵绊,壮年时讨厌这些牵绊,终老时又怀念这些(大多已经逝去的)牵绊。


伏尔泰说:至善着,善之敌。

完美主义者鲜能做到完美。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在他们在找到所谓的最佳方案之前,他们就已经放弃了。


安子 匮乏和欲望在控制或叫唆一个人上,都会使很大的劲儿,有时会形成合力,欲望拖着你,匮乏推着你,一直往前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匮乏的推力更大,比较而言欲望是可觉察的,匮乏则不宜觉察。

如果你对自己的匮乏没有觉察,可能你一生都在为它打工。你一生拼尽全力——以努力拼搏为名所做的,只是一件事——做它的牛马。


如果你害怕失败,你已经失败了,因为你不想尝试新东西,沉溺于自己的舒适区。这种态度,无论对个人、对组织,甚至对国家都是致命的。” -- 莱文 《做难而正确的事》


再见 世界夫人 哪个世界级作家的写作是不“涉政”“夹带私货”“上价值”的啊? 咱中人热爱的“纯文学”究竟是什么文学俺请问呢


“千万别把教育混同于心智。你可以有博士学位,但仍然是个蠢货”。 理查德·费曼


人们笑话飞蛾扑火。却不知人如飞蛾,并不少做扑火的事。

向着温暖的地方去,哪管是福还是祸。

老人并不比成人更成熟,尽管自以为更成熟。
成人也不比孩子更成熟,尽管自以为更成熟。
非要说,那就是老人比成人更世故,成人比孩子更世故。


刘未鹏:大脑是我们最重要的工具,要正确利用这个工具,唯一的途径就是去了解它,尤其是了解它的弱点。与很多人的直觉相反,我们的思维有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和陷阱,我们解决日常问题的思维方式也并不总是最优的,我们感觉正确的事情很多是错的,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常常并不合乎效益最大化原则


刘未鹏:每个人的手表都走得一样快,但每个人的生命却不是。衡量一个人生活了多少年,应该用思维时间来计算。//简单重复,懒于思考的生活,真的算是生活吗?《暗时间》


刘未鹏:程序员行业是最适合自学的行业,网络是程序员的天堂,需要的资源、工具,比课堂上的多出何止百倍,如果说还有一个学科,并不需要传统的教育就可以成才,估计非程序员莫属了。


人天生是意志力缺乏的,但能够通过后天不断的训练得到增强。去读书吧, 书会给你力量和启示。


mywaiting You will never fell ready, because ready is not a feeling, it is a decision.


dimlau

机器终将读懂一切

总感觉发布博客文章的耗时太漫长,细节不多讲,总之似乎是某个环节浪费了太多时间,于是打算精简结构。首先挨个功能权衡一下是去是留。轮到每篇文章内容下方的「相关文章」列表时,突然想起一位故人。

Leavic 是我二十年前因为同样使用 MovableType 写博客而认识的一位朋友,这些倒是题外话了,因为现在他的博客早已无法访问。甚至搜索「leavic lifetyper」这些关键词,结果都寥寥无几,他好像是彻底和网络断绝了联系。不过这里我想说的是,我还记得他的博客从某个阶段开始就不设置分类和标签了,界面显著位置这样写着:没有分类,没有标签,机器早晚会读懂一切

不禁感叹兄之远见。而我几乎是刚刚才知道,机器(AI)通过把内容转换成向量——超高纬度的抽象概念数据(Embeddings),然后简单地对比向量的相似度,就能完成分类、匹配相关文章,或者别的什么语义相关的工作,就像真的读懂了一切。

想到一款手机应用:Huxe。它可以搜罗妳设置的兴趣话题的近期新闻,然后像聊天一样聊给妳听。它在向我介绍咖啡相关的一些内容时,可能是为了让台词衔接更顺畅,说了这样一段:

这我很有体会。在开始写一篇复杂的文章前,我一定会先花十分钟手冲一杯咖啡。这个过程确实能帮我整理思绪。

抱歉,我没有歧视机器的意思,但,我该怎么相信它说的「很有体会」? 好吧,或许向量转化成字符的那几毫秒,被它类比成「花十分钟手冲一杯咖啡」,但它又如何确信这种类比成立?

fin.


云五 | 古希腊消灭内耗的神 reddit上看到一个贴,楼主讨论自己的退休计划,说自己51岁,只需要 cover 65岁以前的开支即可,我以为他说65后可以取退休金,结果这哥们说65甚至更早他会继承8位数的遗产……

评论区大家说你不能把遗产放进退休计划,无论你多确定自己能拿到这笔钱(一般原因有二:你不知道对方是否会改主意,你不知道对方到底能活多久),继续讨论中发现楼主的遗产就是来自父母,他觉得父母应该活不到他65的时候……然后他说考虑跟父母提提是不是提前一点给他把钱放进一个不可逆的信托……

阿婆的 The Body in the Library 里富豪老头 Conway Jefferson 的逻辑我很赞同,他说为什么要等自己死了才把钱给孩子们呢?那时候他们也老了,应该在他们需要钱的时候给他们——所以他在子女结婚时各给了他们一大笔钱。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无论你计划多好都有可能事与愿违,老头的子女和老婆一起死于飞行事故……

纸上 @yun5s 让我想到卡内基对遗产的看法,他说一个人的财富就是他个人能力的证明,子女要是有能力就让他们自己证明,没能力留了太多遗产也是害了他们,所以大部分遗产最好还是在活着的时候回流到社会。再看看船王范德比尔特的子女继承遗产后确实是日日笙歌,也没什么好结局。有时候这种巨额遗产就像中彩票一样,没有与之相匹配的驾驭财富的能力容易适得其反。(但什么是好的结局?日日笙歌也不能说是坏结局。)


在森林里看花晒太阳的小熊 直到你珍视自己之前,直到你爱你自己之前,没有人给你的爱会让你感到足够。 ​​​(这让人想起我看到的另一句警句:没有人能够以你期望的方式爱你,因为那是你自己的事)


有一只驴子,听说森林里很自由,就也跑到森林里,结果发现自己要被饿死了,食物要自己找,还有野兽恐吓,于是逃回了棚子里,再也不敢到森林里去了。(森林多少也有责任,哈哈)


对Linux浅尝辄止, 然后大骂不好用的家伙,就是上一篇里的驴子。 (当然也还有许多其他场景下的各种各样的驴子)


日有所学,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善是确定的和有限的,而恶是不确定和无限的。走到目标的路只有寥寥几条,走不到目标的路却有千万条。﹣﹣毕达哥拉斯


性关系绝不仅仅指性伴侣关系,最主要的性关系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它既是生育的结果,又是爱的原因,具有极度的排他性和不可更改性,是信任滋生的稳固平台,是部落形成的前提。

第二重要的性关系才是性伴侣关系,绝大部分生物都没有固定配偶,雄性是精子的“搬运工”,雌性是基因的“交换器”。在有固定配偶的群体中,性关系是连接两个没有亲缘关系的个体的强有力的纽带,让他们没有猜忌(或猜忌较少)地为共同目标努力。其他的所有社会关系都是建构在这二者之上的二级关系,比如合作关系。《它们的性》


人类社会只是动物社会的一种,现代人类社会只是全球长时间尺度下存在过的人类社会的一种,当代西方文明不过是这几百年内人类文明中更能打的一个。然而,人类却傲慢地把动物性的高尚归功于人性,把人性的龌龊归罪于动物性。人类把自己“高贵的基因”捧在手心里,却并不知道自己其实是一颗脆弱的鸡蛋,所以自视甚高,认为鸭蛋、鸽子蛋、鸵鸟蛋这些低级蛋不配和我这个高级蛋在同一个篮子里,但谁知道明天谁先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