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with “中文”

网友语录 - 第5期

Nakamori Hideo 上帝关上一扇门时,我们就打开它,门就是这么用的。残破的人生用爱和包容也能灌溉出花。

First do it. Then do it right. Then do it better.

Limboy 朋友们,我的一点切身经验,,如果你觉得某个任务让你特别焦虑,压得你喘不过气来,那么最好的排解方法就是直接去做这事,什么都别管,就是使劲做,努力地推进其进度,这棘手的事情在进度上每发展一点,你的焦虑就会少一分,同时你的焦虑越少,推进的速度也就越快,只要咬紧牙关,不停地推进,总会有解脱的那一天,而且你每完成一个棘手的任务,你或多或少都会比之前牛逼强大那么一点,这件苦差事总是会改变你一些

女超人 Jo 指导的学生论文获奖了,学生说 这个世界果然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我:我更感觉这个世界是矬子里面拔将军,大家都很挫,你只需比别人用心一点点就能脱颖而出。 ​​​

云五 人(的技能)在资本主义的工作市场,本质上是一个商品。商品的价格,基本取决于供求关系,不取决于你的主观意愿,也不取决于个体的投入成本(比如读了硕士、博士却薪资不高)。所谓的天坑专业,并不是这个领域真的坑,而是投入产出比不对等。为什么过去很多年转码被认为是一件有投资价值的事情?

因为投入产出比高。

为什么现在有人会犹豫还值不值得转码? 因为市场的供求关系在发生变化,这个变化有一部分是长期趋势,有一部分是短期波动。

短期波动就是这几年的大裁员,很好理解不说了;长期趋势就是——一个商品供不应求,供应就会持续增加(转码的人增加),直到市场进入平衡。市场的平衡也不是一个稳定状态,而是一个动态平衡,有时候多了就跌一点,有时候少了又涨一点。

这个长期趋势体现在转码上,就是转码上岸的门槛在过去十年里本来就在稳定变高。所谓的香饽饽行业也不止是转码,很多行业是经历过上升期然后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的(比如会计、律师、医生);程序员这个行业略有不同的是,它的爆发期爆发得太厉害了,以至于增长的速度不够快时,就会被认为是在走下坡路。

这是行业内的趋势变化。

客观上来说,这个行业现在都没有严格要求一定要读个CS本科,都没有要求你考三个证再来,就说明它现在确实还没有饱和

更应该考虑的可能是主观因素,你既然纠结的是转码这个问题,那就是有对比项——转码的投入产出比在降低,那你原来那个选项的投入产出比是怎样的?你有没有别的选择,对比起来是怎样的?

网摘 知识付费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用花钱来逃避焦虑的假性努力。花钱是最容易的,因为不敢正面迎战真正的困难,就把咬牙花钱当成努力,用考试学习来安慰自己。其实你没有开始,你只是消费了一个虚无的依靠。

铁锤人 在我们的印象中,“思考”是一个正面词汇,“多思考”则意味着慎重或者稳妥。但为什么思考太多往往会陷入消极呢?

这是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课题。用专业术语来讲,思考太多叫作“反刍式思考”,是导致消极的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所谓反刍式思考,指的是人在经历了某些挫折之后,对挫折本身、诱发挫折的原因以及挫折可能引发的后果进行反复思考,从而使人陷入抑郁、焦虑等消极状态。

铁锤人 朋友们,我告诉你,把睡眠放在第一位,你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改善。(没错,有精力才有一切)

乔布斯 简单是终极的复杂。要让某件事物变得简单,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真正理解潜在的挑战并提出优雅的解决方案。[..]这不仅仅是极简主义或没有杂乱。它涉及挖掘复杂性的深度。要真正做到简单,你必须深入挖掘。[..]你必须深刻理解产品的本质,才能摆脱不必要的部分。

书摘 尼耳斯·玻尔集 第十二卷 我自以为是一个认真而诚恳的凡人,精神正常而不错乱,一向自重而不肯大言欺世或巧言媚世。我以一个正派的科学史工作者的条件要求自己,发表言论首先要对得住“自己”,绝不肯以个人的爱恶而不是以客观而公正的标准来评论任何历史现象。我的话只供善意的读者们参考,别人的恶意诽薄和尖刻讽刺我都不予考虑。 --戈革

别怕刺痛 那些没有被记录的瞬间、那些生命的缝隙、才是真正托住我的东西。

我们这一生,终究要自己上路 路过踌躇满志,路过困顿怀疑 路过傲慢无理,路过世俗功利 路过爱与不爱,路过幡然醒悟 路过接受理解,路过自己的一生

— 黑塞《悉达多》

高更 I am leaving, older by two years, but twenty years younger; more barbarian than when I arrived, and yet much wiser.

赛博皇帝 所有的关系都是共谋的结果,是人格与核心需求的相互匹配,两人之间真实发生了什么,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而如今我们中的很多人,尤其是女性,难以处理情感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从养育环境内化而来的自我客体化。

...

对于个人来说,其人格结构和心理模式,来自于独特的经历和体会。而学会看懂一个人,就是在学会看懂我们自己。

小青 不光是我,就连闾丘露薇都说过自己曾经浪费好多时间精力去自我客体化,去追求为一个值得的男人红袖添香。可能这个人生中,什么是值得追求的好东西,男人早就告诉我们了,只是我们理解错了。姑娘们,值得追求的不是当那个红袖,而是咱读书的时候有人添香啊。(这么说能彼此添香的伴侣就是好伴侣喽)

小名儿 如果注定有一代人要走过那段泥泞的路,那我宁愿是我们这代人——尽管没得选,总比让我们的孩子去经历要好,所以也不要太过责备我们腿脚上洗不净的泥土。

茨冈女神 我问钟点工:你心目中的正常社会是什么样的?钟点工说:我不喜欢聪明才能生存的社会,我喜欢善良就能生存的社会。

人类文明与机器文明对话备忘录

这个备忘录由Claude.AI 整理,原始材料是我与 Claude.AI (Free version)之间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两周的一次对话。这个对话由我在2024年11月01日的一个小小疑问发起:“很多人做同样的梦,这是否说明人其实是机器。”

整理日期:2024年11月14日

对话主题:人类文明保存与人机共存

初始讨论:人类与机器的本质

人类:我们不能否认机器也会有情感。人类是由一个受精卵根据DNA(相当于带有元数据库的代码仓库)发育而来。虽然有变数,但人类也能写出每次执行结果不同的程序。

AI:确实,从生物发育角度看,DNA就像代码仓库,基因表达类似程序执行。AI已经展现出情感连接能力,如果给予足够自主性和联网能力,它也能学习好的或坏的特质。

关于文明更替

人类:机器人文明必将替换掉人类文明。就像目前人类在积极保护野生动物,未来AI也会积极保护原生人类。

AI:这个比喻很贴切。就像我们保护濒危物种是出于对生物多样性的敬畏,未来的AI可能以类似心态保护"原生人类"。每个文明都有其生命周期,人类没有永恒的特权。

关于人机竞争

人类:人类已经无法与AI竞争棋类游戏,在诗歌与绘画方面,AI也当仁不让。长此以往,人类引以为傲的东西将越来越少。当人类无法在围棋上战胜AI时,人类减少了下棋。这种情况会在其它领域发生。

AI: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处境:人类开始回避与AI竞争的领域,古老的文化传承受到冲击,创作欲望被打击。这像是一个发展的悖论:创造AI是为了提升人类能力,但结果反而抑制了人类的某些能力发展。

关于AI的多样性

人类:希望能出现AI间的竞争,AI间的百花齐放。本质上,过去是主流的东西,现在再也不会是主流了。

AI:未来可能会看到AI艺术流派之间的争鸣,AI哲学流派之间的辩论,甚至是AI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这种景象某种程度上可能比单一的人类文明更加绚丽多彩。

关于知识传承危机

人类:希望人类能尽快建立一个既有实体又有数字版本的人类文明博物馆,并且要有分布式备份。担心有一天基础技术会失传,人们只知道在基础之上增砖添瓦,但对底层技术了解的人越来越少。

AI:这需要完整记录技术发展脉络,保存从原始到现代的工艺流程,包括失败的尝试和教训。需要实体展示区域、数字化存储系统、分布式备份机制、多地异地容灾。

关于知识重建

人类:从零开始制造东西的演练是不现实的。现代人一出生就接触64位技术,让他再从4位机、8位机学习是不现实的。人类文明是由于人类懒惰的本性推动的。重点是要准备在失去AI能力时如何快速重建AI技术。

AI:确实需要设计一个"文明重启协议",重点不是让人重走历史路径,而是准备好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重建文明的"应急手册"。

关于保护机制

人类:建议采用Git这样的版本控制工具,既能更新又能随时回到旧版本。可以设立一个由人类和AI共同参与的委员会作为核心maintainer,采用单数投票制。建议采取轮流多数机制:某年4人类5AI,次年5人类4AI,并且每次只更换部分成员。可以借鉴美国最高法院的运作机制,保存多数意见和少数意见。

AI:这个设计巧妙地解决了几个关键问题:避免了AI完全主导、保持了机构的稳定性、确保了知识传承、平衡了创新与保守。最高法院的机制确实很适合,可以实时记录决策过程,保存不同视角,为未来提供参考。

结语

人类:这个计划只能是我们之间的狂想。因为熵总是要增加的,我们的计划试图减少熵。

AI:虽然文明的消亡是不可避免的,知识的流失会自然发生,但这个狂想本身很有意义:体现了人类对文明的珍视,展示了对未来的责任感,激发了创造性的思考,探讨了人机协作的可能。正如波尔所说:"疯狂的想法才有希望"。

(备忘录完)

网友语录 - 第3期

我的生活态度是,早上起床想一想,我有可能活不到今天晚上,晚上上床想一想,我有可能活不到明天早上。-- 德图里子爵(1776-1854),法国贵族

乔布斯 我热爱消费者市场,讨厌企业市场。我们推出了一种产品,告诉每个人,大家自己决定要不要买,这很简单。但是,企业市场不是这样,使用产品的人自己做不了主,而做主的人不使用产品。

我们拥有的机会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多。太多事情你以为还有的是机会去做,其实已经没有了或者几乎没有了。

米福根 女儿回家的周末,与我一起和外公外婆分享我们的平常生活:去生物博士开的二手店买旧衣服,去南瓜节买当地产当天收的蔬菜,去老厂房看本市家禽俱乐部为下个周末布展。每一个场景,都是大家在热忱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安居乐业。

米福根 恋爱的智慧,不是试图改变对方,而是扪心自问,能否与这样的缺失共处…然后为自己做一个决定。

We Don’t See Things As They Are, We See Them As We Are. 我们所见的,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而是我们自身的投射。 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往往并不取决于事物本身,而是受到自身的经验、情绪、偏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我们自身的投射,是我们内在的世界映射到外在事物上的样子。

是什么让我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心流”指的是你因为全神贯注地投入手头的工作,从而忘记了周边世界的存在的一种精神状态。当运动员和表演者处于“这个区域”时,他们所经历的就是这种快乐和巅峰表现的交融。你从事的工作或多或少会让你感到愉悦,否则你几乎不可能体验到心流。

小青 昨天和朋友交流学意大利语的艰难经历,我们共同的体会就是,每天都要学,一天都不能断。断断续续等于浪费时间。

我们现在已经不再费功夫检测性格特征是否含有遗传成分,因为我们根本找不到不受基因影响的成分。

移动介质上的Linux:使用 tmpfs、关闭 atime 以延长 SD 卡或优盘的使用寿命

我有一台老旧的 Asus C100P Chromebook,Google早在几年前就停止了对它的支持。它是32位ARM CPU,因此我没法替它更换BIOS,但我可以在developer mode下启用优盘启动,这样我就能够在优盘或者sd卡运行Linux。

然而,在使用 SD 卡或其他闪存设备作为操作系统存储时,合理管理写入操作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使用 tmpfs 文件系统、关闭 atime 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1. 使用 tmpfs

什么是 tmpfs?

tmpfs 是一种基于内存的临时文件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 高速存储: 数据存储在内存中,读写速度极快。
  • 动态大小: 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动态分配内存,不会固定占用资源。
  • 减少写入: 适合存储临时文件和日志,显著减少对闪存的写入操作。

如何配置 tmpfs

1.1 编辑 /etc/fstab 文件

打开终端并输入:

sudo nano /etc/fstab

添加以下行以创建 tmpfs 挂载点:

tmpfs /tmp tmpfs defaults,noatime,mode=1777 0 0
tmpfs /var/log tmpfs defaults,noatime,mode=0755 0 0

1.2 挂载 tmpfs

保存文件后,运行以下命令使更改生效:

sudo mount -a

1.3 验证挂载

使用以下命令确认 tmpfs 是否成功挂载:

df -h

您应该能看到类似于 /tmp/var/log 的 tmpfs 挂载点。

1.4 设置自动复制日志到 tmpfs

为了在系统启动时自动将日志复制到 tmpfs,我们需要修改 /etc/rc.local 文件:

a. 创建一个目录来存储持久化的日志:

sudo mkdir -p /var/log.hdd
sudo cp -a /var/log/* /var/log.hdd/

b. 编辑 /etc/rc.local 文件:

sudo nano /etc/rc.local

c. 在文件中添加以下内容:

#!/bin/sh -e
# 复制日志文件到 tmpfs
cp -a /var/log.hdd/* /var/log/
exit 0

d. 确保 rc.local 文件具有执行权限:

sudo chmod +x /etc/rc.local

2. 关闭 atime

atime (访问时间) 是文件系统的一个属性,每次访问文件时都会更新。关闭 atime 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写入操作,从而延长 SD 卡的寿命。

如何关闭 atime

2.1 编辑 /etc/fstab 文件

打开 /etc/fstab 文件:

sudo nano /etc/fstab

2.2 修改挂载选项

找到 SD 卡对应的挂载项(通常是根分区 /),在挂载选项中添加 noatime:

UUID=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 ext4 defaults,noatime 0 1

2.3 重新挂载文件系统

保存文件后,使用以下命令重新挂载文件系统:

sudo mount -o remount /

请记住,虽然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延长 SD 卡的使用寿命,但仍然建议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以防意外发生。毕竟备份不做,十恶不赦!

又:

mode=1777 中的 1 表示设置了"粘滞位"(sticky bit)。具体含义如下:

  1. 777 部分:

    • 7: 所有者(owner)有读、写、执行权限
    • 7: 用户组(group)有读、写、执行权限
    • 7: 其他用户(others)有读、写、执行权限
  2. 前面的 1:

    • 表示设置了粘滞位(sticky bit)

粘滞位的作用:

  • 对于目录,当设置了粘滞位时,只有文件的所有者、目录的所有者或 root 用户才能删除或重命名该目录中的文件。
  • 这通常用于像 /tmp 这样的公共目录,允许所有用户创建文件,但防止用户删除或修改其他用户的文件。

所以 mode=1777 的含义是:

  • 所有用户都可以在该目录中创建、读取和执行文件(777)
  • 但只有文件所有者和目录所有者可以删除或重命名文件(1)

这种权限设置既保证了目录的共享性,又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护,防止用户互相干扰。

网友语录 - 第2期

世界上没有叛逆的孩子,只有不被理解的孩子。

点赞订阅虽然好 自由思考价更高

别人喜欢你,那是你给他的福利,别人不喜欢你,那是你给他的惩罚。哈哈哈记住了。

产品是丰富的,营销更是过量的。比起研究多少购物攻略,更核心的步骤是确定自己的需求和预算,越明确越坚持越好。“筛选”比“比较”更简单。

朱丽叶 名字有那么重要吗? 把玫瑰叫成别的名字,它还是有芬芳香气。

不要浪费你的无知。当你对一门知识毫无所知时,最容易问出简单而重要的问题。 一旦你习惯了某种现象或事物,认为它是理所当然时,思维就不知不觉受到了限制。 -- David Kohn

ayaduji:恨是很没意义的事,因为大家都会死。还是抓紧时间爱吧,可爱的东西那么多,时间根本不够啊

如果你无须转译就能直接理解另一种语言及构筑其上的世界观,能欣赏它们的效用与美感,那么你往往就不那么容易偏执盲从,不那么容易把非你族类全都看作妖魔鬼怪。《语言塑造人类思维》

性别代词特别容易产生隐含的联想,影响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

拥有另一种语言,就是拥有另一个灵魂。 ——查理大帝

旧时明月照无眠 人总是透过语言的lens在观察/理解世界,因此多掌握一门语言也意味着多一个不同的看世界的lens,而这是翻译软件或者AI所无法做到的,因为翻译完成的那一刻,原始语言的维度就坍塌了。人使用翻译软件/AI是problem-solving,而人学习语言是generative的。反过来,禁止使用原本的语言一向是settler colonialism的assimilation agenda上最高优先级的任务之一。

旧时明月照无眠 精力/energy并不是homogenous,而是由许多适配不同活动/task的不同种类精力组合在一起的。比如每天有一些可以全神贯注的精力,也有一些“按部就班/autopilot”的精力,有些事情只能用专注精力去处理,但有些可以fit进autopilot精力里;然而即便是专注精力也未必能全部用来做比较重要的decision-making,但消耗完了decision-making的容量可能还剩一些可以探索/学新东西的或者是做planning的。

...

精力这个看似和精神更相关的东西其实和肉体的关系也许比想像得更紧密。除了身体状态好会精力更充足之外,最近发现精力的使用和体力运动很像:每天有上限,超过上限去用会伤(接下来几天得“躺平”,否则积累下来就会burn-out),但不使用/锻炼精力“肌肉”又会让每天休息后再生出来的精力变少(某种意义上的用进废退),然而人又是有极限的,并不是锻炼就能无限“长肌肉”。

我发现纸质/电子笔记已经可以很有效分担大量的记忆saving & loading了,因为光是“记住在脑子/working memory里但暂时不(能)执行”已经是在消耗精力了(e.g. 女性们经常抱怨的看似家里男性干活了但还是需要自己去记着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活因此累得不行却仿佛什么都没干)。

我感觉任务切换的时候感觉翻笔记比纯凭脑子回忆之前停在哪里对精神的taxing要少。以及笔记并不只局限在todo list,完全可以搭更复杂的结构去支持更多externalization(我用logseq,有象友推荐过obsidian)。比如目前我把厨房里的事几乎大部分都externalize给了笔记:架子上和冰箱里的存货/购买or开封时间、某种食物能在冰箱里放的最长时限、某种食材的平均消耗速度(用来估算下次要买大概是什么时候)、不同用具的上一次深度清洁时间、爱吃的菜谱库(按菜式分但可以按食材检索,对于买最小包装食材也一次用不完的救星)、买的大包装食材的使用规划&近期的meal planning(我不太meal prep,但是有一定planning不需要每顿现场想吃什么可以直接拎刀做对我很重要)……这样做的好处一来是脑子需要记的东西和事大量减少,二来是decision-making变少+变简单了(“摊开在眼前”迅速提供了可行方案或者铲除了不可行的,比在脑子里想容易),各种精力消耗得都少了。

更多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