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with “中文”

书摘:书店日记(上、下)

下文中前缀是 注: 的句子是我的笔记 。

2022-10-07 20:51:17
不知何故,墙上的照片——丈夫穿着挺括的RAF[52] 制服,妻子则是个游览巴黎的少妇——会带给人某种愁绪,而在处理尚有子女在人世的过世夫妇的旧藏时则没有这种感觉。

2022-10-07 20:51:53
这个女人的藏书表明了她是什么样的人:她的兴趣爱好同她本人的密切关系不逊于她遗传下来的基因特征。也许正因如此,她侄子才等了这么久才找我们来看书,就像失去孩子的父母常常好多年都无法接受哪怕是动一点点孩子卧室里的任何布置。

2022-10-07 21:07:01
那种看一眼封皮就能告诉你出版年份、出版社、作者和该书价值的书商难得一遇,而且数量在日渐减少。

2022-10-07 21:09:11
我们都不认为自己适合任何形式的常规职业

2022-10-07 21:11:49
每一次阅读于我都是最纯粹的放纵

2022-10-07 21:12:50
上人家家里收书的时候,那份期待无可比拟。好比撒下渔网,你永远不知道打捞上来的会是什么。

2022-10-07 21:16:18
不管怎样,我都非常反感摄像头,宁可偶尔丢本书也不想在店里装那种冒犯人的监控。

…more

书摘:隐谷路 : 一个精神分裂症家族的绝望与希望

2022年12月在多看阅读上读了这本书,这是导出来的读书笔记

2022-12-30 09:07:52
由于缺乏对自身疾病状态的认识,他们常常会被非自愿地送进精神专科医院接受治疗,继而被社会慢慢疏离。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影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个体往往是无法被人理解但又极其渴望被理解的,他们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丰富到会将他们困住,丰富到会变成一堵阻止他们与他人交流的高墙。

2022-12-30 12:17:12
他们会声称自己总是听到某种声音,会说这些声音给了他们某种指示,让他们去做某些特定的事情。这些事情在外人看来或许显得不可理喻,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却是可以真切“感受”到的。

2022-12-28 09:19:41
唐纳德现在服用的是氯氮平,这是精神病治疗中最后的选择,效果极佳,伴随的风险也极高。这些极端的副作用包括心肌炎、白细胞数量降低,甚至癫痫。与精神分裂症斗争50年的结局之一是,治疗迟早会变得和疾病本身一样摧残健康。

2022-12-28 11:45:30
精神分裂症导致病人过于情绪化,使病人的个性更为突出。而此时,病人根本无法觉察自己的激烈表现。对于病人的亲朋来说,这种疾病是难于理性地去面对的,而这会引来恐惧。精神分裂病人对家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感情的转移上,仿佛家庭的重心永远地倾向了病人。哪怕只有一个孩子患有精神分裂症,这个家庭内部的秩序也会彻底发生改变。

…more

香港老电影《甜蜜蜜》

追着一位推友的脚步,上周日在家里看了这部香港老电影《甜蜜蜜》。剧情挺虐,编剧挺狠,不过还好给了大团圆的结局。请原谅我,我是剧透专家。艺术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可以理解。

怎么说呢,人这一辈子,有许多偶然,也有许多必然。你不经意间的决定,你只是一闪念但却诉诸了行动,都成就了今天的你。既然有缘来到这个世界,既然有缘来到这个地方,有缘认识这些人,那就努力的生活吧!一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要靠运气。然而只有努力的生活,一个人才有可能接住那或好或坏的运气。

有大腿傍是好事也是坏事。失去可以依靠的大腿,是坏事也是好事。人若是一辈子都不曾独立的活过,那该是多么苦痛的悲哀。

最后感叹一句,人啊,还是年轻的时候好看!

书摘:自卑与超越

作者:【奥】阿弗雷德·阿德勒

2013-03-30 17:45:35
人生的意义即“对整体作出贡献”。

2013-04-01 06:35:55
人的目标一旦建立,随后便会开始自我管理。

2013-04-01 06:36:29
人生的真谛就在于奉献与合作。

2013-04-01 06:38:08
他们对于人生的理解已经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之中,如果他们不对自己的思想加以改变,行为自然也不会改变。

2013-04-01 06:39:15
正因为无人可以理解他们的痛苦,所以他们总是越来越自我。

2013-04-02 14:06:03
在那些孩子的心目中,他们的愿望就是法律,自己无须争取便可达到一切。他们还认为自己天生就具有某种权力,无人能及。然而,一旦他们不再成为众人的焦点,他们的位置被人取代时,便会无法忍受,他觉得周围的人都对他有所亏欠。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习惯了只索取而不付出,他们根本不懂得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因为一直生活在别人的关照之中,他们已经没有了自立能力,也从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他们的脑海中除了自己别无他物,根本不懂得与人相处、合作的益处。当有困难出现,他们唯一想到的便是求助于人。

2013-04-02 14:11:34
无论是对别人公然反抗还是将别人的善意当成恶意,都表明他们对人生的理解是错误的。

2013-04-02 14:12:13

…more

少年的你

和老战一起看的这部电影,而且是分了两天才看完。我在豆瓣上翻到这个片子评分比较高,老战也说这个片子不错。于是就翻了它的牌子。

开场我并不怎么喜欢这个电影。那像监狱一样的高中校园,我听说过,没经历过,但从未喜欢过。我讨厌一切压制。看看电影里的高中校园,你就知道,在中国,精神病人人群,特别是被迫害妄想症人群是如此之多,并非偶然。我惊讶这个片子竟然能通过审查允许上映。它充分展示了在中国大陆人群中那普遍存在的胆小怕事和冷漠无情。

胡小蝶是勇敢的。那决绝的一跃,是对这个社会最坚决的抗议。在整个片子里她只有几个镜头,但她在我的心里绝不是配角,正因为如此,我选了以她为主题的这张海报做为题图。

看到中途,我预感到这片子可能是个悲剧片,小北有可能会挂。正好同学也赶着回家接孩子,就中止观看了这个影片。 一周后老战又来,我问他那电影你看完了没,他说没有,于是我们就接茬看完了这部电影。后半部分远比上半部分精彩,这片子评分高是有理由的。

中国电影,取之生活高于生活,仿佛是一条必须遵守的铁律。基于这条铁律,逻辑有些硬伤各方都是能够接受的。我认为整体这片子属于治愈系,虽然社会已经这么坏了,但好人最后还是赢了,生活还得继续,含着眼泪也要活下去。

警察胜,大团圆的结局可能是过审的需要,也可能是导演自己的追求。我不去猜。

我只希望,看了这个片子的年轻人里,能帮到多几个同学下定出国念书的决心。这不一定是导演的目标,但我自己认为就这个目标来说,它做到了。

谁说人吃人的社会只存在于鲁迅的小说里?

BTW,如果你也关注校园霸凌这个话题,圣人温森特「St Vincent」值得一看。